刘伯温手捧着那本《大明简史》,双眼紧紧盯着书页上的文字,口中喃喃自语着,神情愈发凝重。
这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实在太过重要,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深深震撼着他的内心。
前段时间朱元璋还找到他和李善长几人聊过宗亲供养制度,当时他们虽也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并未想得如此深远。
如今看到这些详细的记载,刘伯温不禁冷汗直冒,他心里清楚,这个方案现在看来是必须要直接废弃了。
刘伯温的目光继续在书页上扫视,宗室供养围绕整个大明 276年,真可谓是越往后越荼毒。
逐字逐句地研读下去,每一个字都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仿佛在目睹一场即将降临的灾难。
书中写道,明朝宗室人口众多,且随着时间推移呈几何倍数增长。
刘伯温深知这意味着什么,国家要承担的供养压力将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按照制度,从高高在上的亲王到最低级的奉国中尉等各级宗室都有相应俸禄。
他看到那惊人的数字,亲王每年俸禄高达一万石,即使是最低级的奉国中尉每年也有二百石。
洪武二十八年改制后,亲王宗禄虽有所减少,但各级宗室的俸禄支出仍是一笔巨大开支。
当他的目光锁定在万历年的记载时,更是直接惊呼出声。
“什么?宗室居然已经到达十五万七千人?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光是这宗亲就要一千八百五十余万两白银?现在大明洪武洪武朝每年才一百五十万两的税收啊!”
刘伯温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惊。
心中快速盘算着,如此庞大的宗室供养费用,几乎是国家税收的十几倍,这怎么能不让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呢?
刘伯温已经能够清晰地预见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人口进一步增加,财政负担将会愈发沉重,最终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包袱。
这将严重影响国家对其他重要领域的投入,国防建设可能会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更新装备、训练士兵;基础设施建设停滞,道路、桥梁等无法修缮和新建,影响百姓的生活和经济的流通。
民生改善更是无从谈起,百姓可能会生活在困苦之中,怨声载道。
这些后果都将极大地限制国家的综合发展能力,使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更何况,明朝宗室不能参与政治,也不能参与士农工商四民之业,这使得宗室成员无法在社会中发挥其他作用,只能依赖国家供养。
他们被排除在政治、经济等重要领域之外,个人能力和才华难以得到充分施展,无法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刘伯温想到这里,不禁摇头叹息。
一个国家的繁荣,需要各方人才的共同努力,而宗室中有许多人或许有着不凡的才能,却因制度的限制而被埋没,这对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他又联想到当下,现在洪武朝都已经有武将勋贵的后代过着优越的生活,甚至一些宗室存在欺凌小民、聚敛财富等行为。
他可以想象,随着宗室人口的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
到那时,宗室数量众多,管理难度加大,他们的行为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
百姓们遭受欺凌,财富被掠夺,必然会对朝廷心生怨恨。
而民心的丧失,往往是一个王朝覆灭的前兆。
刘伯温仿佛看到了未来大明王朝在宗室问题的重压下,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动荡不安,最终走向覆灭的悲惨景象。
刘伯温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凝重。在看完宗室制度那令人胆寒的可怕问题后,他敏锐地察觉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当他的目光移向书籍接下来的标题时,那几个字眼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字字诛心:官员贪腐、土地兼并、天灾肆虐。每一个标题都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头,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大明即将面临的这些问题,其严峻程度或许远超之前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