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在一个宁静的清晨,诗人缓缓步入那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柔和地照耀着高高的树林。那金色的光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曲折蜿蜒的小径,如同一条神秘的通道,通向幽静深邃的地方,而那座禅房,就静静地隐藏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明媚的风光让鸟儿们欢快愉悦,它们自由自在地歌唱,那婉转的啼鸣仿佛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清澈如镜的潭水倒映着周围的景色,那空灵的倒影仿佛能将人的心灵彻底洗净,让人瞬间忘却尘世的纷扰与烦恼。此时此刻,世间万物的声音似乎都归于寂静,唯有那悠扬而深沉的钟磬之声,在这片宁静的空间中悠悠回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二、诗篇背景:
常建的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切考证,但可以推测他在游览破山寺时,被寺中的清幽宁静所深深触动,内心的感受如泉涌般喷薄而出,于是挥笔写下此诗,抒发自己对这片宁静世界的向往和思考。当时的社会,佛教兴盛,人们在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中苦苦挣扎,寻求着心灵的慰藉和安宁。寺庙作为精神的寄托之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常建的这首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们在迷茫中前行的道路。
三、赏析分享:
1. 清晨古寺之景:诗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开篇,宛如一幅淡雅而又神圣的水墨画缓缓展开。清晨的宁静,宛如一层轻柔的薄纱,笼罩着古老的寺院,使其更显庄严肃穆。“入”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怀着虔诚与敬畏,主动踏入这片宁静圣地的姿态,仿佛他是一位追寻真理的探索者。而“照”字则如同一束温暖的光,不仅为这片树林带来了光明,更像是为诗人的心灵点亮了一盏明灯,引领他走向那未知的深处。这两个字的运用,精妙绝伦,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清幽、祥和而又充满希望的基调。
2. 曲径禅房之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如诗如画,宛如梦幻之境,引人入胜,令人陶醉。那弯曲的小径,宛如一条灵动的游龙,蜿蜒曲折地伸向幽静的神秘之处,勾起了人们无尽的遐想和探索欲望。禅房隐匿在繁茂的花木深处,如同一位羞涩的佳人,半遮半掩,欲语还休。诗人通过“曲径”和“禅房”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邃、神秘且充满诱惑的氛围,让人不禁想要沿着这条小径,去揭开那禅房背后的神秘面纱,探寻那宁静的禅意世界。繁茂的花木,不仅为这片宁静的角落增添了勃勃生机和自然之美,更以其繁茂的姿态,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将禅房与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衬托出禅房的清幽与宁静,仿佛这里是尘世喧嚣中的一片纯净净土,不受丝毫污染。
3. 山光潭影之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句将自然景色与心灵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山中那明媚而又迷人的风光,宛如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地抚摸着鸟儿们的羽毛,让它们欢快地歌唱、自由地翱翔,它们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仿佛在向世界诉说着大自然的美好与恩赐。清澈如镜的潭水,平静得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倒映着周围的山峦、树木和天空。那空灵的倒影,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能够照见人的内心深处,让人在瞬间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和忧虑,心灵变得纯净如雪、空灵如诗。诗人通过对山光和潭影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自然对心灵的强大净化和抚慰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的心灵可以得到最温柔的呵护和最彻底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