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筑,多在山岭峰巅之侧。各处厚薄高低不一,山脊之墙低窄,以石垒砌;缓坡则增高拓宽,两侧石砌,中以沙土夯筑;平地处又高又宽,皆以夹沙黄土夯成。
济南段,西起长清区孝里街道,经双泉镇、马山镇、万德街道,历城区仲宫街道高而办事处、柳埠街道、西营街道,章丘区垛庄镇、文祖街道、官庄街道,莱芜区雪野街道、茶业口镇,东入淄博。约占长城总长三分之一。锦阳关、青石关乃齐长城三关中二者,锦阳关段(莱芜与章丘交界),长城保护最完;青石关(莱芜区),地势险要,有“齐鲁第一关”之誉,为齐都临淄南大门。长清段分四十六段,经十余山寨遗址,历二百九十四山头,设诸般关隘、城堡、军营、烽火台等防戍之具,建筑以土、石及土石混筑为主,山上多片石干垒,平原则泥土夯筑。
泰安段,西接济南长清,东入莱芜。分布岱岳区、泰山景区、肥城市,有齐长城点段三十一处。岱岳区段处泰安与长清交界;泰山景区段在泰安与长清、历城、章丘交界,依山就势,蜿蜒东伸,部分遗址存焉;肥城段在肥城与长清交界,有主线、复线两条。
淄博段,在博山、淄川、沂源两区一县。上接莱芜逯家岭,经博山双堆山、九龙峪遗址,凤凰山、峨眉山,东逾秋谷接荆山遗址,下连黑山点将台、亮兵台、苏家沟围屏山遗址,经岳阳山,逾淄水,入三台山,至黑虎寨,下接临朐沂山。博山区三十二里有半,跨百三十六峰,存遗迹十三段,长五里许;淄川区境内在淄河镇城子村东鹿角山、马鞍山、双泉村劈山一带;沂源县自博山入境,经土门镇大峪顶山东去,穿土门、三岔、悦庄三乡镇,于悦庄上枝村入临朐,经八十八峰,遗址显处一里有六,高可一丈四,宽六至八尺。
有传说三则。
其一,孟姜女哭长城。夫被征修齐长城,姜女思夫,历尽艰辛至长城下寻夫,闻夫死,悲痛而泣,哭声感天动地,长城崩塌。此乃怜百姓于筑城之苦,亦显世之残酷。
其二,将军峰传说。修长城时,有将军误工期,被斩,为警众人,钉其首于山体,后此处名将军峰,亦称钉头峰。
其三,白龙马传说。诸城境内齐长城边,有马耳山、阎王鼻子山、石人山三连之山。昔有邹老爹为财主放马,一日马群增一白驹,乃东海白龙马所化。能呼风唤雨,解旱情。财主欲捉之,白龙马虽踢死财主,然力竭而倒。邹老爹日夜呼之,白龙马遂化此三山。
泰山北部,及岱庙西北。
约三里之遥,有深谷焉,中有天胜寨。此地溪水潺潺,绕寨而行,水色天光,清幽雅静。
昔为军事要地,金代燕宁曾驻守于此。初为莒州提控,守天胜寨,后因战功封东莒公。兴定五年,与蒙古兵战,殁于此地。
有传云,西汉末,山东东部与江苏北部灾荒,赤眉军起,曾驻天胜寨。赤眉军至岱庙,欲伐汉柏,斧斫之,柏竟流“血”,赤眉军惧,止伐,留斧痕,赤色斑迹犹存,此柏遂为“赤眉斧痕”柏,今在岱庙汉柏院。
又闻,此地乃东海龙王幼子小白龙镇岱治水之所。自汉至清,帝王遣重臣至此祈雨,投金龙玉简,焚御香,求甘霖。北宋元封五年,神宗封白龙为“渊济公”,建祠奉祀。逢旱年,皆至此祈雨,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且言,金国攻宋时,渊济公祠为燕宁毁。未几,燕宁病亡。元帅莱芜刘瑀代泰安州守,驻天胜寨。久旱,刘瑀率众至白龙池祈雨。见小白蛇盘绕香鼎,以为白龙化形,拜求降雨,许重修庙祠。数日未雨,刘瑀怒曰:“神许我雨,今既无雨,则无神矣。”令兵士投石填白龙池。池将满,忽电闪雷鸣,暴雨冰雹至。晴后,石块尽被水冲走,众人惧,跪岸请罪。刘瑀急命工匠备石,重修庙祠于白龙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