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回来了!”
“怎么今天这么晚,我刚想让你爸打电话问下张老师。”母亲柯青从客厅沙发上站了起来。
“车漏气了,耽误了会。”陈放背着书包往自己卧室走,这一幕被客厅父母都看到了,等门关上后,柯青问老公:“老陈,刚才放放是不是背了个书包回来?”
“是书包!”父亲很肯定。
“这头摔了,是真的影响性格吗?”母亲很担忧的坐回沙发上,好看的电视剧也没心思看了。
“你就别胡思乱想,每个人都有懂事的时候,陈放也该到了懂事的时候!”
“懂事不懂事,那都是我的儿,你这个做爸的,对儿子有时候太摆架子了。”见老公一脸风轻云淡,柯青有些不满。
“摆架子?乱讲,难道还要我跟他做朋友?”
“怎么不行,国外都是这样,父亲跟儿子特别要好,你就不能学学。”
“无稽之谈,少看点那种不靠谱的讲座文章,那东西……。”
卧室里的陈放隐约听到父母的日常斗嘴,这种增进感情的交流方式现在的陈放是看得明白,以前总以为父母不融洽。
自嘲摇了下头,拿出笔来,这些天一直都沉浸在重生的喜悦,没有静下心来规划下接下来该怎么做,现在是时候了。
很多着想都只是预想,并没有细节填充,这不是做事的办法,也是陈放以前的老毛病,现在的他,不允许再犯。
球星,什么才能叫球星,那种某校某县市的,没有意义。就如薛冲,想那时候在东升,自己也视他为球星,可后来自己水平段位上来了,就完全不当其一回事。
这些区域性的球星,上限很低,很容易被遗忘和忽略掉。
球星必须是全国性的,知名度,水平,前途肉眼可见的光明,这样才算。
已知自己的身体要等到高三末才能开始发育,大学因为自己身体发育,技术和实力也随之增长,但陈放很清楚,要是等到大学再想做个大球星,那不是自己所愿。
因为充其量只在CUBA有名气,但这很小众,没有太大的意义。那跟前世就没太大区别,无非就是钱会多点,但无助自己的职业球星梦。
更何况陈放很清楚,CUBA头牌进CBA的重视程度和待遇,还不如一个青训上来的角色球员。
所以从一开始,想通过校园篮球来圆职业梦,不能说没一点戏,但也只能当备案来用。
青训!
青训是最直的那条路,但这路,实现的难度更大。
职业俱乐部下,青训梯队从U12就开始有了,并且U12都是在八九岁就进入了俱乐部青训的体系,通过寒暑假在训练,比赛,等到12岁时,还在梯队里的已经是筛了好几道后留下来的篮球苗子。
骨龄也测了,特点也分析了,已经开始从业余转半职业化训练了。
等到U16的阶段,更是如此,完全脱产文化学习,全日制的训练比赛,其中最好的苗子,都开始在省16,国16去参加比赛。
概况的来说,校园体系是量大路窄门槛低,青训体系人少质强门槛高。
两条路,都很难走。
更何况,青训坑很多,很容易让自己不自由。
陈放在纸上写上校园和青训,然后圆珠笔在两个词之间,划来划去。
先走校园,再去青训,两者反复横跳?
陈放头疼的摸着额头,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啊,这球星梦经不起细敲。
“砰!”砸了下书桌,陈放下了决心。
自己有身体,有技术,这些都是自己的本钱,瞻前顾后不是自己的风格。
自己要像孔雀开屏一样,尽全力展现自己的实力。
打了十几年野球经历的陈放很清楚,篮球就是要尽可能的拓展自身的知名度,才有概率抓到那高不可攀的机遇。
计划赶不上变化,有机会要抓住,没机会,自己创造。
今年春节前,自己的名字,一定要有一个较高范围的知名度,这个节点越早越好。
要出名,要趁早。
自己现在已经是16岁了,已经属于希望的末端,要是等到20岁再来谈,很多大门都会对自己关上。
那么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提升身体强度。
自己的弹跳很吓人,陈放很清楚高中的时候,受了几次大伤还能随便抓框,其素质可见一斑。
而现在要做的就是避免受伤的同时,加强自己的下肢力量,尤其腿部的小肌肉群和关节柔韧性。
练腿这个是核心,最为关键,要想以后不受伤,越早打这个基础保障越长。
这里面涉及到器械,营养,药物,训练师,场地等等。
而这种种都需要一样东西,一个字:钱。
大量的钱。
陈放在纸上重重写了一个钱字,然后闭眼思索许久,根据自己以前的训练心得和见识,约莫估算了下,在钱字后面写上:10W。
十万!还是第一年的投入,这么一大笔钱,家里有,但什么理由可以让父母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