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大人呢?夫妻之间,丈夫很累了,回到家却被指责,“人家的老公都那么有出息,赚大钱,而你却是个窝囊废,我嫁给你算是倒霉了。”难道你不知道他在外面扫大街忙了一天了,一口热水都没喝过吗?难道他没有赚钱让你吃饱吗?
即使媳妇看见了环卫工人的累,但她们不去想那个问题,她们不关心丈夫累不累,她要的是与亲戚比、与同事比、与邻居比等。对,攀比。
还有媳妇,作为家庭妇女,在家干了一天的活,还要接送孩子,照顾公婆。丈夫回到家,看到媳妇不修边幅,“娶你真是丢人了,什么也不干,就吃闲饭!”她是没有干活吗?全家的衣服谁洗的?孩子的接送谁做的?菜谁买的,谁做的?公公婆婆的病是谁照顾的?没良心的。
还有孩子。我们说过小时候的孩子有共情的心理的,但慢慢地大了,就变了。比如孩子在小学时非常好,但是到了中学,中学里都是攀比,他们也就慢慢学会了攀比了。然后到家里又嫌弃爸爸,又嫌弃妈妈,要么嫌弃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没有生长达官贵人的家里。
为何一个学校的孩子,在小学里都是好孩子,不嫌弃父母贫穷的好孩子,到了初中后都集体变了呢?是这个学校里设置了魔法吗?让孩子进入到中学后集体失忆,变成了爱攀比,爱嚼舌根的?大年级的集体影响了低年级的?
柏子琪从陈老板事件后,卖了商铺,也去当了一名教师,她是教小学的。她那个学校的氛围很好的,那些孩子都聪明、活泼、暖人心,根本没有攀比的情况发生。但她偶然遇到了她教过的几个学生,升到了初中一年了,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攀比,看到了嚼舌根。她告诉孩子们不要这个样子,但学生们不屑地说,“我们学校现在都这样?”
柏子琪为了这件事,进行了调查,然后拿着调查报告去找了教育局。正好是于老师接待的她,于老师也正头疼着这件事情,她还没有想出好办法,就想听听柏子琪的意见。
柏子琪说,这根源在学校和老师,如果老师的正向教育好了,不会有这些事情的。或者说,学生们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学校里根本就不管,他们只抓学习,其它的一切都不管,这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于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但难就难在这些学校都为了政绩在拼成绩。而那些品德之类的,学校里不管的原因是,教育局没有将那些纳入考核。如果教育局能将思想品德等等都真实的纳入考核,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但现在的学校只要成绩好的,品德自然就给打高分,这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所以整个不良风气的改变是牵动着整个社会的,需要整个社会同时的改变的。一个全方位的政策出台是需要时日的,也需要许多的好的意见。但是现在肯定是不行的,他们只是个小教育局,意见也不足够的好,不知道怎样向上反应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