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凡的老家在朝阳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里,坐车回家需要倒车三次,再走八里的乡间土路,才能到家里。作为家里的独子,每年五一、十一、暑假、寒假都要往家赶,村里的农活也是样样精通。
回到村里,路上遇到大爷大娘,总会停下问好,收到的是那句带着乡音的“小凡,回来了。”小凡是张一凡的小名,同村的长辈都是这么叫着。
来到院子外面,门楼从早年盖完两面墙后就一直没封顶,盖门楼时是没钱买水泥,到后来日子紧紧巴巴也就一直没去管它,父亲说这样也挺好,拉秸秆回家就不怕门楼沿儿太低,进不去。
院子里面一间正房、一间厢房,都是用土坯垒的墙,不是砖墙,后来也一直这么住着。
刚走到院里,张一凡母亲就开了门,笑盈盈地说:“啥时候到的,咋没让你爸接你去。”“妈”看着母亲,张一凡心里五味杂陈,前世的心疼、憋屈都化作一声呼喊,眼睛红红地抱住母亲,这一抱是前世欠了母亲的。
“哎呀,都多大了,是不是钱不够花,咋不知道跟家说呢。”张妈的絮絮叨叨不再是一凡前世的紧箍咒,而是成了到达大雷音寺取到真经听到的梵音。
“不缺钱,儿子能赚钱了。”说着从背包里取出一万现金放到母亲手里。
张妈吓了一跳,“哪弄的,你是不是做啥坏事了,你别吓我。”一脸惊慌失措。
“没有,我您还不知道么,我高中时弄了个网站,现在网站发展得好,有人愿意花钱打广告,这是我赚的。”
“真的?”张妈犹疑地问着。
“比真金还真,您就放心拿着吧。”
“行,我先帮你存着,不过有事要跟家里说啊!”
“我爸呢?”张一凡进屋后,放好包,冲着在外屋做饭的张妈喊道。
“在场院忙着呢,你去喊他吧,可以开饭了。”
张一凡出了大门,向场院走去,看到父亲正在堆放秸秆,默默走过去帮忙。
“小凡回来啦!”父亲抱着秸秆,转头说道。
“嗯,爸,饭好了,回去吃饭吧!”
“好,就这点了,弄完就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