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寻永王的路上,叹惜李岩此人后来的命运,情绪推动下陆靖塘还是和这位颇有远见的李岩攀谈起来,一旁的大顺制将军亳候李过也并未出言阻止。
“在下若没有记错的话,李先生尊父曾经为我大明巡抚。”
走在前面的李岩不知其何意,便诚然回答:“正是,家父李精白曾担任山东巡抚,并加兵部尚书衔。不过这都是许久以前的事了,我如今忠于大顺,前明的事我快要忘记了。”
“倒是可惜,我听说李先生曾经也是大明举人,若是早些遇到明主,定是我大明栋梁。”
陆靖塘想起前世,李岩初遇李自成时,二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凡李岩所提谋略,李自成无不反对,皆一一听从。
只是后来入了京师,李岩提出要严明军纪并妥善招抚吴三桂,却被进入皇宫,享受着帝王待遇的李自成批复:“知道了”,后被逐渐冷落。
而此次陪陆靖塘前来寻永王,也是其他人不愿掺和的事情。
毕竟将前明皇子送还明将,此等日后似乎有失忠心的事,乃是他们那些群臣所极力避免的。
倒是李过对李岩礼敬有加,因此眼见无人愿意一同前来时,他便亲自向李自成请命陪李先生前来。
隐约感觉陆靖塘带着招揽之意,身边又跟着亳候李过,生怕遭人生疑的李岩赶忙回答道:“我大顺皇帝便是我遇到的明主,在下倒不觉得可惜。只那前明已到了日暮穷途之时,加之苛政猛虎,贪污遍地,又不幸遇到天下大旱,百姓们苦不堪言。而前明官员不加以相救,反倒落井下石。
如此朝堂,焉能不亡?”
确实,李岩所说皆为事实,陆靖塘自然没有为明末如此惨痛的局面辩解,点头表示认同。
此一幕被其看到,立时更加感觉看不透此人。
以往看来,但凡明廷文臣武将听闻明言明廷官员无所作为,欺压害民类似的话语,皆会恼羞成怒,厉声呵斥。
此人却是一反常态,表示认同。甚至表情也未有任何变化,与往日的明臣大为不同。
几人走至被李自成安置在西宫的太子三人,大门紧闭,此处有重兵把守。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所值守甲士皆身着重甲,日日看守。
“奉陛下之命,释放前明四皇子永王朱慈炤。”
随着李过的一道命令,值守甲士立即将门打开,然后待众人进去后便再次将门关上。
众人踏进后,陆靖塘环视而去,只见此处仍打扫的干干净净,亦有宫女太监侍候。随后又听到几声玩闹声,他便寻了过去。
后边的李岩与李过一同跟上。
陆靖塘循声追来,发现一座石桌旁,有两名孩童在嬉戏玩耍,而于石凳上坐着一个身着淡雅素衣的俊男青年安静看着石桌上摆放的书籍,想必应是太子朱慈烺。
许是看的入迷,加之旁边两位弟弟发出的嬉闹声,令其并未发觉陆靖塘等人的到来。
见此情景,陆靖塘颇为感慨。
曾几何时乃是一国太子,身份何其尊贵。岂料眼下却成了膝下百姓的阶下囚,日日困在这西宫深处。幸亏太子朱慈烺生性温和安稳,能在此地安心读书。
两位皇子似乎也玩的开心,若是不知情,真以为他们过的很好。
稍稍整理衣襟,陆靖塘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朱慈烺身边,当即跪下:“辽东参将陆靖塘,参见太子殿下!殿下,您受苦了!”
方才正沉浸在史书中的情绪中的朱慈烺,突然间耳边传来一句好些日子没有听到的,恭恭敬敬的话。一时之间,竟有些恍然。
呆愣许久后才侧头看去,只见一位身着便衣的男子朝其恭敬跪下,而其身后乃是大顺的亳候李过和之前见过的谋士李岩。
“你是?”
被关在此处多日的朱慈烺短暂间竟以为是明军攻入京师,光复大明,前来相救自己。但他又看到李过二人在远处注视着他,眼神中的光芒猝然消散,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大明依旧未能光复。
“末将曾为吴三桂帐下参将,陆靖塘。”
“你如何来的此处?”
看着眼前的明将,朱慈烺以为他是被大顺俘虏,这才前来看望自己。内心燃起的希望再次破灭,语气中带着几分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