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交战,情报有时候能起到决定性决用,可以获胜,亦可以惨败。就看双方指挥如何取舍,还有就是辨别真伪。艾德里安的地图在没有看过作战室的地图就能画得几分神似,兴登堡本能上又相信艾德里安的忠诚,可终究无法在其他将领面前解释。一副作战地图,要经过侦查部队汇报的情况,前线指挥官汇报的情况还有其他方式,包括内部刺探等,汇总之后辨别真伪了才会真正拿来作为针对部署使用和分发。像艾德里安这样信手拈来,还手工花错位的地图是没法拿来使用的。
但兴登堡又不得不承认艾德里安画的双方部署图很贴合实际,也符合俄军现在的利益需求。眼看兴登堡拒绝了自己,艾德里安急了,脱口而出了一句让兴登堡懵了的话来。
“论排兵布阵我不如你,若是要说国际形式,你未必如我。”艾德里安是真急了,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活了下来,他可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交代了。虽说历史上的布鲁西洛夫并未进一步扩大战果,但谁也不能保证历史不会出现偏差啊。
摔门而走的艾德里安按住心中的怒火回到了自己的指挥所。
就在两人谈话后。
东线的战况开始了变化。
布鲁西洛夫今天心情很好,因为受到了沙皇的赞扬。更是因为他一上任后就能带领俄军拿下胜利,这在整个欧洲东线战场来说都是独树一帜的。而他现在也有些纠结,就是因为战役的进行太顺利了,远超他的预期。原以为会有更大阻力的德军主力一线并没有如预料的那般发动猛烈的反攻,而是做做样子就退守了。
盯着地图的布鲁西洛夫皱起眉头,他其实是担心若是后军的补给若是没有顺利跟上的话,会最终导致全线崩溃,到时候不但即得的胜利果实又要让出,可能还会被迫退守明斯克沿线。良久,下定决心的布鲁西洛夫将铅笔头以利沃夫画了一个大大的圆。若是艾德里安在这里的话,不难发现,那里就是布鲁西洛夫突围的地方。
“从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布鲁西洛夫如是说道。
1915年4月2日,布鲁西洛夫战役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边境,全长450余公里,漫长的对峙线甚至在排场上超过了西线。就在德军疲于奔命,兴登堡大骂法金汉误国时,俄军的新动作又开始了。
被布鲁西洛夫重新编组的最南部第7集团军群于4月2日这天,经由炮兵的几次精准弹幕打击后发动了全面进攻,一点余力也没有留下。这块崭新的战场因为没有遭受持续的炮火打击,地势平坦,俄军非常快速的就冲到了奥匈帝国阵前。只不过一个照面,奥匈帝国军队就崩溃溃散了,好不容易夺回来的喀尔巴阡山脉战区竟然仅在1天之内就拱手让人。
虽然击溃了正面的奥匈军队,布鲁西洛夫却并没有允许俄军第7集团军群趁势北上形成包围圈,而是就地休整。
这场创新的打法再次给布鲁西洛夫带来一次胜利,而这次的精准打击也成了致胜的关键因素。与旷日持久的炮击战不同的是,精准弹幕打击对进攻方需要踏过的场地的损害非常小。再加上新建立的防线非常平坦,俄军经由上一场胜利正是士气高昂。
被打蒙的奥匈军队指挥官竟然害怕俄军会趁势往北包围,全线撤退至国境线内,而驻守在喀尔巴阡山脉北部的德奥联军第11集团军承担了这次的阻击任务,原本6个集团军才能布满的战线只用了一个并不满员的第11集团军来填补就可想而知防御的薄弱了。
不顾德军劝阻的奥匈军队并没有选择远路绕回后方,而是选择了在第11集团军的掩护下撤退,而指挥官的能力和部队的成分也导致了这次撤退混乱不堪,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不通,而指挥官人员素质太低,完全就是战时提拔的机制导致力量和能力不匹配。22万的奥匈大军硬是把战线拖出足足45公里长,相当于前部已经快到到达时,后部仍旧还在原地。
善于抓住时机的布鲁西洛夫命令休整多时的第7集团军群和第5、第6集团军群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发动了喀尔巴阡山脉歼灭战行动。第11集团军过长的防线并没有过多的阻拦俄军正面三十倍于己的兵力优势,不到一个小时就失守了大部分地区,整个奥匈撤退部队的侧面暴露在了俄军面前。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性事故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