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他国无数之百姓,都称王上为‘圣王’,都在嚎哭抱怨,为何圣王还不发兵,把他们解救出来?”
“王国的土地,须再增加十倍、二十倍,才能安稳发展,否则必出大乱。”
面对这些呼吁。
燕王昊知道,这些文臣武将,说的很有道理,燕国的土地,确实有点少了,内部拥挤到需要扩张一番了。
但……
他还是不太想做出那个决定。
毕竟他是有仁德讲道理的‘圣王’,不是为所欲为的强盗,他不能做出让自己人设崩塌之举,不能不在乎名声。
现在燕国遇到的最大问题,说是土地不足,其实是粮食产量,满足不了近5000万人口的需要,每年都要大量的从邻国进口,从原来的‘粮食出口国’,变为了进口国,且进口量越来越大,逐渐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隐患。
只要解决了粮食问题,燕国就不必立刻扩张,至少还能拖延几年。
绞尽脑汁思考了几天,燕王昊还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让燕国的农田,从每年只种一季粮食,变为播种两季。
即粮食从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让粮食的产量,再翻一倍。
但燕国的土地,处于中纬度区域,寒冷的季节有四五个月,无霜期只有六个月,粮食不可能一年两熟。
除非往南一两千里,才有一年可种两茬粮食的土地。
不过!
燕王昊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增加燕国地区的太阳光照强度即可。
具体的做法,是把一面‘聚光镜’装置,送到太阳表面附近,收集一道超过100亿KW的‘光束’。
再在燕国的上方太空,设置一块‘反光镜’,负责把‘聚光镜’收集到的光束,反射到燕国范围的土地上,增加了光照强度,提高了气温,农作物就能自然生长。
如此,一年两熟就可顺利实现。
“聚光镜跟反光镜的制作材料,天庭那边有不少,比如一种叫太乙金晶的常见材料,能承受上百万度的高温。”
“聚光镜的尺寸不必很大,直径三十米就够,反光镜也差不多。”
“就这么定了,也给这个古代社会,带来一点‘神迹’吧。”
……
几年后。
燕王昊在位的第34年春。
无数燕国百姓,亲眼看到了神迹。
“快看!天上多了一个小太阳?”
“好暖和啊,一点都不冷了。”
“是圣王的仁德,感动了昊天,让我们燕国多了一颗太阳!”
“圣王说了,有了小太阳,今年的春播可提前一个月,秋收可延后一个月,中间就能多种一茬粮食了。”
“圣王万岁!圣王万岁!”
无数百姓狂热的欢呼起来。
而得知此事,他国百姓无不痛哭流涕,为什么他们国家就出不了圣王?
小太阳的出现,燕国的粮食当年就大幅增产,重新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但圣王的统治,只持续了四十年,燕王昊82岁时,就主动放弃了王位,让46岁的王子昌,成了新的燕王。
一方面,圣王确实老了,精力不济,难以继续打理国家。
其次,燕国的粮食问题,虽得到解决,但又有很多新矛盾出现,又陷入了发展瓶颈,圣王再仁德,也很难用温和的手段解决这些矛盾,不如提前退位,把那些不适合圣王做的事,交由继任者去做。
而圣王统治的这四十年,后人给予的评价也越来越高,留下了无数美好的故事与传说:
“那是个王道乐土的时代,普通人略微勤奋一些,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是个发明创造的时代,冒出了无数发明与工业技术。”
“那是个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时代,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文化作品。”
“那也是武人最绝望最痛苦的时代,枕戈待旦四十年,心怀壮志白发生,他们是圣王时代的失意者,却是普通人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