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令人有些始料未及的是,他们二人等待多时,始终未能等来"平叛"的旨意,反倒是等来了天子御驾亲征的消息。
如若不是知晓登莱距离京师足有千五百里之遥,且天子出京已是事实,他们二人险些星夜返京,希望劝谏天子收回成名。
毕竟大明天子出京的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不过好在天子身旁有两万余京营将士护驾,他们终是熄灭了心中的冲动,并在提心吊胆数日之后等到了天子亲笔所书的中旨,命他们于登莱待命。
一旦通讯断绝超过十日,便可在确保登莱稳定的稳定下,率领标营北上护驾。
如今来看,天子果然神机妙算,对时局把控的游刃有余。
"好了,无关紧要的事以后再说,"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之后,上首的朱由校便话锋一转,脸上也涌现了一抹狠辣之色:"当务之急,还是讨论一下这些白莲贼人吧。"
此话一出,殿中本是有些轻松的气氛瞬间严肃起来,就连鲁王朱寿鋐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异样。
这些白莲贼人围困兖州城近一月之久,早已暴露出了诸多不符合常理的问题。
例如这徐鸿儒究竟是如何在官府的"通缉"之下,于郓城县隐姓埋名多年,甚至还能暗中筹措到如此之多的粮草?
须知,即便是不考虑那些衣衫褴褛的流民百姓,光是徐鸿儒麾下的数万大军,每日所需的粮草便是一个天文数字。
还有,徐鸿儒麾下的那千余名马匪又是从何而来?
更要紧的是,徐鸿儒军中不仅有数千名明显是接受过军事训练的精锐,其身上赫然还套着一层铁甲,而不是似辽镇建奴,或者西南狼兵用动物皮毛制成的"皮甲"。
徐鸿儒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瞒天过海,在军中盗取数千具甲胄。
这其中,必然有地位难以想象的高官涉事其中。
"回陛下,"正当殿中众人面面相觑的时候,经验丰富的军中宿将杨肇基便上前一步,拱手回应道:"臣已是亲自瞧过了。"
"那些叛军身上所穿甲胄确实为我军中所有,不过都是些历年淘汰的残次品。"
"制式也不是同一批.."
大明军中对于甲胄和火器看管的极严,不仅对制作的工匠予以严格落实,就连制式,制作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
但那些叛军身上所穿的甲胄时间线跨越极大,几乎贯穿了整个万历朝,甚至还有嘉靖朝的"老古董"。
看样子,帮助徐鸿儒瞒天过海,"窃取"这些甲胄的高官早在事发前便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专门寻了些被淘汰的残次品。
不过越是这样,越说明这些人"手眼通天"。
"不着急查这些,"出乎殿中所有人的预料,上首的朱由校听了杨肇基的禀报之后,脸上没有露出半点失望之色,反倒是蛮不在乎的摆了摆手,转而不容拒绝的吩咐道:"从徐鸿儒身上查起。"
时至如今,对于在背地里扶持徐鸿儒,并且在暗中搅风搅雨的"魑魅魍魉",朱由校心中早有猜测。
但他总觉得,这些人与徐鸿儒只是合作关系。
真正让徐鸿儒在郓城县隐姓埋名多年,乃至于肆无忌惮的发展信徒的"靠山",其实另有其人。
例如在兖州狼烟四起,徐鸿儒不断攻城掠地的这个过程中,始终置身事外的曲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