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足以让罗浩心头振奋。
他绕着象屿四周缓缓踱步,细细体会周围神秘物质的变化情况。
他发现在象屿最东端的象鼻部位,海风中的神秘物质的含量最多。
如果说其他地方是时有时无,而象鼻部位则一直能够感应到那种神秘物质的存在。
由于海风中夹杂的神秘物质含量过于稀少,丹田中的氤氲气团并没有什么反应。
罗浩就近寻了一块稍微平整些的礁石,盘腿坐下,开始闭目冥思,静候夜半。
夜渐深。
海面上风势加大,浪涌翻腾,在礁石上激荡起朵朵浪花。
罗浩全神贯注,细细地感受着空气中神秘物质的变化。
等到子夜时分,罗浩才发觉丹田中的氤氲气团有了些许躁动。
这说明,空气中的神秘物质含量到了一定浓度。
既然是观测,那么罗浩便想着给空气中的神秘物质的含量设立一个参照标准,以直观地区分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空气中神秘物质含量的高低。
比如此时,当空气中的神秘物质在人体周围的聚集数量开始达到足以让丹田气团生出感应的程度,那么罗浩便将其浓度记为“1”。
与之相对应,今晚入夜后的象屿,特别是象鼻部位的神秘物质浓度,应该是从0.1到1逐渐攀升。
而罗浩回想那日在大海深处,日出时分,雾气弥漫,从东方飘来的那缕水汽中的神秘物质浓度应该可以达到10。
按照罗浩推测,空气中神秘物质的浓度目前而言应该还没有上限,当然会存在一个下限,那就是0。
如果人体周围的空气中无法感应到一点神秘物质的存在,那么其浓度应该是0或者0.1以下。
罗浩其实设置了两个重要的参考数值,一个是“1”,一个是“0.1”。
神秘物质的含量达到“1”意味着开始可以让丹田气团有所感应。
而“0.1”则对应着罗浩能够开始觉察到空气中神秘物质的存在。
至于这样的划分是否科学合理,暂且还不是需要深究的问题,毕竟罗浩的目的是找出空气中神秘物质浓度最高的地点以及相对应的时间段。
一夜无眠。
罗浩一整个夜晚都在观测着象鼻处神秘物质浓度的变化。子夜时是浓度达到“1”,但是维持的时间极短,此后便开始逐渐下降,而在日出时分有个小的反弹,浓度大概可以达到0.4,此后便逐渐消散,甚至感应不出了。
罗浩根据浓度变化绘制了一条粗糙的曲线图,并注明了相关数据。
虽然一夜未睡,不过罗浩的精神头还是很不错的。
补充了水分后,罗浩下海捉鱼,在神念的扫视下,海滩和礁石附件生活着的各种小动物都无所遁形。
正躲在礁石下呼呼大睡的青蟹,一把就被罗浩捞了出来。
突然被打扰了睡眠,青蟹开始对着罗浩张牙舞爪,造作出唬人的威势,不过在罗浩看来却是一副肥美的模样。
他又捉了两只螺,拿出打火机生火后,简单烤制一番便成为一顿鲜美的早餐。
用完早餐,罗浩又撑起小渔船,晃晃荡荡,到达下一处观察地。
接下来三天,罗浩依次到访了龙屿、狮屿和虎屿。
他在每一处岛屿上各待满了一天,观察空气中的神秘物质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