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贾张氏瞪大了眼睛,我借你十万块钱?
真是倒反天罡,她还想着占别人的便宜呢,哪可能让别人占她的便宜。
也不去大院里打听打听,从来贾张氏就没吃过亏。
而且借给了何雨柱,这钱指定是要不回来了,当然何雨柱也没想着还。
来我这里蹭饭,交个十万块钱伙食费不过分吧?
所以这十万块钱,是贾张氏来他这儿蹭吃蹭喝的伙食费,所以他为什么要还?
贾张氏当然不肯掏钱了,但是她又想占便宜。
傻柱做的小米汤真的好香啊!
不过纠结了一阵以后,贾张氏还是放弃了。
毕竟让她掏钱是不可能的了,而她不借钱,何雨柱肯定不会让她白占便宜。
最终,贾张氏悻悻地说道:
“柱子,既然你们家也没粮食,那我回家吃就是了。”
放下这句话,贾张氏恋恋不舍的再次看了一眼锅里的小米粥,随后转身离开。
看着贾张氏离开,何雨柱心里突然有个不成熟的小计划。
既然这些禽兽这么喜欢算计自己,那自己也算计一下他们,这不过分吧。
看了一眼家里的存款,好像不多了。
先前买煤球取暖,可花了不少钱。
五六十年代北京城可没有集体供暖。
50年代仍使用火炕,火炕三面连着墙壁,白天放个小炕桌可在上面做功课、吃饭和取暖,晚上一家人挤着在上面睡觉。当时用煤炭点燃一个能推拉带轱辘的小地炉,将其推进炕的炉道里,不一会儿工夫整个炕及屋子就暖和了。
那时的居民住宅楼很少,大部分是平房。那时到冬天居民取暖都是煤球炉子。
在冬季来临时,各家各户用清灰重新膛炉子,准备劈柴,到煤厂买煤球。
准备烟筒,安装煤球炉子,装烟筒的时候还要注意烟筒的顺序,不能装反烟筒,冬天烧煤球,晚上封火,保证屋子晚上睡觉不冷。还要在窗户上安装风斗,防止人中煤气。
在北方,那个时候煤炭是早年城乡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解放后,煤炭纳入国家统购计划,是国家管控的资源,由国家统一调配,私人不准经营。
于是,由征服在市区设置炭场,是计划经济时期供应城市居民生活用煤的供应点。
专门成立煤建公司,下设若干个炭场来保障供应。煤炭有东炭、西炭之分,东炭即山西大同炭,大同炭热卡高,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价格偏高。西炭指包头炭,这种炭热量低,但价低。
市民购炭必需有购煤证,每户每季度按时定量,定点供应(每季500斤,冬季加500斤,那时候采暖期是5个月,即每年的11月15日至来年3月15日)。
炭的品种有杨圪愣、营盘湾,统称西炭,偶尔也会来点东炭(大同炭)。
有炭厂,就有送炭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堆在炭厂供应的煤炭全是混合煤,就是块煤、面煤混在一起。
夏天还好,冬季一到人们就总想弄些块煤好生火炉子取暖用,于是就需要送炭人的帮助。
送炭人对煤的产地、燃烧程度很内行。什么样的炭耐烧,什么样的炭煤矸石多,很有说道。
当时的炭厂的送炭人,因为经常与煤炭打交道,所以脸上身上都是煤粉末。人们都叫“黑小子”,真名反而忘了。当时只要一说“黑小子”,人们就知道是送炭人。
送碳运送煤炭工具是排子车(此车现已不见),按距离收费,每百斤约5分至8分钱。当时居民们一般买300到509斤,不像现在论吨计算。
排子车前后挡以柳芭然后用麻绳捆住,装上煤就拉走了。
这就是五六十年代的煤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