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彠病逝的贞观九年(公元653年),长女武顺定下亲事,且是赐婚;因父亲病逝,次女武栩不得考科举,时年做官都得“丁忧”,而众所周知,考科举是做官。而太上皇李渊病逝,皇帝李世民守孝。
武栩遂跟着其三妹武三娘子前往万里长城第九关的“娘子关”,做娘子军。
南北朝,战乱频繁。故而,军中不做到朝官是没有“丁忧”一说,就更不必说“娘子关”这等如今全部是女人的一支军队,长城军军中的运粮大队和炊事班,自李唐建国便是女将挂帅,到如今马放南山“娘子军”里名副其实都是女兵。
还是按军制行事。武士彠三女属门荫入仕,进“娘子军”里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女军官,次女武栩走了她家里诸多亲眷门路,这才得以跟她三妹一起进去,挣一份工钱。
细说起来,还是华山方圆。再说明白些,她妹,武三娘子进去就是个官。
下面还不得管着三两人的。其一,就是前来“打工”的武栩。
自己人。母亲杨氏好一通说,三女武三娘子还是有几分不大乐意,总觉得不大好。
“也不过几年工夫,哪里就碍着你了。”母亲杨氏发了火,“你也才进去。”
原是要在老家并州文水守孝三年:
因为相里氏的神主位进了其父武士彠的庙里,以当时的说法,相里氏遂为武士彠元配发妻。
老家并州文水,离相里氏的娘家遂也不远。
夫人杨氏愤而携三个女儿回了东都洛阳。她堂兄杨恭仁已经病逝,故而多有仰仗另一个堂兄驸马杨师道的地方,时年妇人没了父亲没了丈夫,便靠娘家兄弟的时候是有的。纵然夫人杨氏有个名为“杨氏荣华学”的女学书院,生源也大不如前,次女武栩便也不好待在杨氏女学里念书。
可以说,其夫武士彠病逝,对夫人杨氏和他们的女儿影响最为明显。接任武士彠的,就算是他儿子,跟夫人杨氏到底隔了一层,不然也不至于在武士彠的孝期里就闹了起来:
吃准了,夫人杨氏只有三个女儿。武士彠身后,继承人总得是他儿子,不然也是侄子。
时年隋唐,夫人杨氏再厉害,武士彠身后的功名利禄多数还是叫他的儿子得了。也是这里头算账,毕竟武士彠生前于老家并州文水是大唐第一个国公,当地传奇人物,故而他儿子接手算账,这账,怎么都对不上。
说出来,差得还远了。故而,在武士彠的孝期里就闹了起来。
也就有了相里氏的神主位,进武士彠的庙里这等让夫人杨氏发火的“无礼”事。
说到底,便是武士彠身死和他继承人清查账目给闹出来的:
就不相信,武士彠名下只有这么些。于南北朝这等人家里,闹了好几回了。次次都是继母啊元配子女,当年,长孙皇后八岁时,便是这么被元配子女连同母亲兄长一起,赶了出来。
武士彠老家并州文水,也差不多吧。不说赶,只说续弦杨氏厉害,才三个女儿愣是卷走武士彠家族“上亿钱”呢。
是为“杨杨(洋洋)得意”。夫人杨氏便带着三个女儿回了洛阳,大概是这辈子都不想武士彠老家并州文水。
说起来,也算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说到底,还是“财产继承闹的”,在并州文水,也相信武士彠,大唐国公爷,怎么也得有万贯家财吧。
说得武士彠的三个女儿半信半疑的。但大姑爷贺兰安石,似乎也听到了风声。
而一年后,因为长女武顺还得替父守孝两年,故而,女婿贺兰安石跟前多了个妾室。
夫人杨氏看着自己长女婿贺兰安石,打肿脸充胖子,长女武顺有时得回家来拿些钱的,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还养着个妾。
这就是皇子伴读出身,见多了宫里富贵和应酬场面,往来也是这等人。说起来,一妻一妾,理所当然。他认得的都这样。
再说起来,武顺还是嫡公主跟前听差的。
还不如他在八皇子李贞跟前,有体面,现在还能够走动。
这是事实。
武顺说他不过。而长乐公主已经于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嫁了人。
便也不再多走动。长孙氏的门庭也不是现在的武顺,好攀附的。
说得再明白些,他们是嫡皇子一脉,贺兰安石既然还跟八皇子李贞走动,他的妻子武顺又怎么好总去长孙家呢。
官场分等级。武顺,其夫官几品,等级不够。次女武栩回家,听母亲杨氏念叨过几次。
一开始就提到,贺兰安石没了父母,虽然进宫做皇子伴读,但府邸是承担不起,故而,在多了个妾室后他家里原本分给他的屋子就不够住了,又有府上闲言碎语,说他养得起妾了又有体面官职,做嫂子的当面将锅底刮得清晰作响,只是说了“添人不添丁,养只母鸡还得下蛋”,又说“还得老娘来伺候她”,只说得贺兰安石的一对女人半晌不语。
做妾的,泪涟涟的。
而当着娇妻美妾的面,贺兰安石也咽不下这一口气,到底搬了出来。只说,杨氏女学因为生源大不如前,便也隔了院舍出来,临街的。书院女夫子多,权当“教职工宿舍”般,住了些人,少要些钱。
夫人杨氏自家住着一个院舍。这里,大姑爷贺兰安石“冲冠一怒为红颜”,出来到底囊中羞涩,遂也跟着妻子武顺回了“娘家”,租了个院舍。又说书院,教书育人的,如此安顿下来。
贺兰安石娶妻时,已经是无父无母,从父,伯父或叔父待他虽不错,家里这等事情却是没有办法。说他成了家,多拿些钱出来,也是道理,但他自己拿主意,这么安排,也是道理。
大抵是自小亏欠的多,贺兰安石同辈的兄弟里就他养了个妾,于一大家子里“鹤立鸡群”似的。又进宫伴读,又跟八皇子李贞走动,回头娶的国公的嫡长女,错不了,才一年又养妾,惹得柴房里“当家”的嫂子当面给他难堪:
只把锅底“刮”得作响。
“啥意思?”
要他自己去悟。
故而,贺兰安石被生生“逼”进了妻子娘家。
有时,同僚上门,地方倒也宽敞,便就此安顿下来。将他养大的从父,他伯父或者叔父,来了一两回,见他拿定了主意便也不多说什么了。
话说,长乐公主是长孙氏所生,视为掌上明珠,因而“特所钟爱”,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长乐公主正式下嫁长孙无忌之子,宗正少卿长孙冲。
长孙无忌是开国大功臣,凌烟阁排名第一,贞观年间又任宰相。长孙族作为后族新贵,又是功臣之家,可谓富贵至极,显赫非常。
当然,李世民选择长孙家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长孙无忌不仅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也是长孙皇后的兄长。将爱女嫁给长孙家族无疑是最安心的安排。
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长子,也是长孙皇后的嫡侄,姑表兄妹相配,可谓亲上加亲。唐太宗眼见爱女配得如此佳婿,高兴之余就引出了一段小插曲。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一说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在给女儿筹备嫁妆时想要多给,于是对众臣表示:“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房玄龄等答曰:“陛下所爱,欲少加之”。
于是敕有司资送加倍于永嘉长公主。
永嘉公主,是唐高祖李渊之女(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生),也就是长乐公主的姑姑,在辈分上长于长乐公主,理应尊于长乐公主。唐太宗为了宝贝女儿居然想逾礼而行,幸得诤臣魏征劝谏:“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征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征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征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征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
最终,皇帝李世民收回旨意,此事后又成一美谈。
一直到高宗至玄宗年间,仍有唐人张鷟创作判文,张鷟在判文中隐射长乐公主出嫁之时的盛大隆重,足见长乐公主嫁妆事件及公主出嫁在唐朝引起的反响之剧烈,给唐人印象之深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武士彠长女武顺出嫁,因为遇到其父武士彠病逝,故而一切从简。
说得直白些,席面都是回了老家并州文水才摆。
回头,贺兰安石纳妾,还张罗了两桌酒,请了他洛阳的旧日好友一聚,夫人武顺这才算正式引荐。
时年养妾,就费些银子事。而贺兰安石,年轻,讲究个排场,说起来,“不是这样,我怎么出门应酬。”
别的诸如宠妾灭妻事,那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至少京城里是如此。就看皇帝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和四妃。
母亲杨氏也就听着劝着,有时跟回来的两个年幼的女儿说一声。武士彠嫁女不曾大办,但他身后事,排场极大,不然,相里氏的娘家人也不至于此。
气不顺,总是有的。
说起来,武士彠发达了,但身后风光跟他们家族的相里氏没有关系。
故而,回了洛阳的夫人杨氏手里也没得几个钱,她年幼的两个女儿便不得不出去挣钱:
送嫁了长女武顺,又风光大葬了应国公武士彠之后。之前成亲,到底人多,夫人杨氏也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