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闲再见到沈玉容的时候,是半个月后。
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他站在大理寺外的街巷中,目光紧紧锁定着大理寺的大门。
宋知闲走上前,问:“沈郎君,需要帮助吗?”
听到这话,沈玉容转过头来,随后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然而,他那失落的眼神,却让宋知闲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
因为,他也曾在婉宁曾坐过的那个座位前发呆。
也许,他们都对那个人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也许,他们都在怀念她。
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他曾在婉宁的背后,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深深地凝视过婉宁。
但这一切,无人知晓。
也没有人知道,他偷偷收藏了婉宁的一条手帕。
他记得婉宁离开京城的那一天,也是安宁前往代国的同一天。
宋知闲没有去送婉宁,而是主动提出将婉宁为安宁准备的东西送去安成侯府。
安成侯府门口是皇上命人准备好的队伍,护送安宁前往代国。
名义上是护送,实则是防止安宁中途逃跑。
因为她之前在公主府试图伤害婉宁未遂,被送到大理寺后,又被安成侯接回。
太后得知此事后,担心她会惹事生非,直接将她囚禁在宫中,直到出发那天才将她送到侯府。
不知太后对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之后的两天她没有再胡闹,但性格却大变。
她就静静地等了两天,一言不发。
而那两天里,安宁被烫伤的脸虽然经过太医处理,但疤痕仍然浅浅地覆盖着。
因此,当安宁出门时,她的脸上戴着一块面纱。
围观的百姓以为她是因舍不得家人而哭肿了眼睛才戴面纱的,纷纷赞叹不已。
宋知闲走上前,将婉宁准备好的礼物逐一递上。
一只红腹锦鸡。
一个游仙枕。
还有一张药方。
安宁在看到前两样礼物时,轻蔑地笑了一声。
“大家都说婉宁温和善良,却没想到她的心思竟如此深沉。”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那张药方上,又问道:“怎么,担心我在代国活不下去,所以送来了毒药?”
宋知闲解释道:“那是避子汤的药方。”
听到这话,安宁愣了一下。
片刻之后,她让身边的嬷嬷将药方收好,没有再说什么。
而那位嬷嬷,正是太后身边的人。
显然,太后不放心,还特意派人跟随而来。
待一行人准备启程后,安宁掀开马车的帘子,向后望去。
在安成侯府门口的街巷拐角处,一人正搀扶着安宁的母亲站在那里。
而那个搀扶安宁母亲的人,也是太后宫中的侍从。
那人看着安宁的眼神中,隐含着一丝威胁。
或许,这正是太后的手段。
随着尘埃落定,赵晟重返京城。
在李唯意旧案经过重新审理后,宣威将军等人被定罪并处以极刑,尽管太上皇未被直接提及,但朝中大臣和百姓们大多已揣测到背后的原因。
太上皇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以至于无法下床,他在见到赵晟时说道:“大燕之所以败给代国,你应承担主要责任。今后,你到西境去吧!”
赵晟听后,跪地良久未起。
次日清晨,内侍发现太上皇已经驾崩。
根据他生前的遗愿,葬礼并未大肆操办,不过,萧淑妃则需陪葬。
当太上皇驾崩的消息传至冷宫时,萧淑妃表现得异常平静,她身着初入宫时的衣裳,静静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仿佛早已预知。
处理完太上皇的后事后,赵晟便启程前往西境。
临行前,他特意到公主府走了一圈。
薛芳菲在三年一度的岁试中荣获魁首,超越姜若瑶成为京城公认的第一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