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点燃料,试试调整通风口。”另一个工匠建议道。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炼铜配方和工艺。铜水从炉中流出,映照着工匠们疲惫但充满喜悦的脸庞。
解决了铜的问题后,子弹的制造工序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在制造弹壳毛坯的车间里,冲压设备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工匠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器,每一次冲压都力求精准。
“这批毛坯的尺寸有点偏差,赶紧调整模具!”一位老师傅大声说道。
在弹壳修整和收口的工序中,工匠们拿着细小的工具,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精心处理着每一个弹壳。
火药的颗粒化处理同样至关重要。在专门的房间里,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药量和搅拌速度,确保火药颗粒均匀一致。
装填子弹的工作则需要极度的耐心和细心。每一颗子弹都要精确地装入适量的火药和弹头,稍有差错就可能成为废品。
林峰时常穿梭在各个车间,查看生产进度,鼓励工匠们。“兄弟们,咱们多造出一颗子弹,就多一份战胜敌人的希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为了激励大家,林峰宣布了一系列丰厚的奖励措施。对于在生产中表现出色、提出创新方法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个人或团队,给予重金奖励、晋升职位,甚至在城中为他们树立荣誉牌坊。
在林峰的激励下,工匠们的干劲更足了。子弹的产量从最初的每天几百发,逐渐提升到数千发,再到后来的数万发。
看着一箱箱码放整齐的子弹,林峰心中充满了自豪和信心。有了这些子弹,他的军队将在战场上更加强大
在宋朝,当局势因林峰的奋战而趋于稳定后,宫廷之中却掀起了一场皇位争夺的暗潮。赵佶虽已将皇位传予赵恒,但内心仍对权力有所眷恋,而赵恒初登皇位,根基未稳,急于树立自己的权威。
赵恒深知,父亲赵佶虽已退位,但其在朝中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赵佶身边围绕着一群旧臣,他们时刻揣摩着赵佶的心思,试图为其重新掌权创造机会。
朝堂之上,一次重要的朝会正在进行。赵恒提出要减轻百姓赋税,以促进民生发展。然而,赵佶的心腹大臣蔡京却站出来反对,他说道:“陛下初登大宝,国库尚不充裕,此时减税,恐危及国家财政。”赵恒怒视蔡京,说道:“若不恤百姓之苦,国家何以为继?”
其他支持赵恒的大臣纷纷出言附和,与蔡京等赵佶旧臣激烈争辩。一时间,朝堂上吵成一片,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在民间,百姓们对这场皇位之争议论纷纷。一些人担忧朝局动荡会影响生活的安定,祈求上苍保佑;另一些则觉得只要能让国家富强,谁当皇帝并不重要。
赵恒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开始培植自己的亲信。他大力提拔年轻有为的官员,如李纲,让他负责整顿吏治。李纲雷厉风行,查处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员,其中不乏赵佶时期的宠臣。这一举动引起了赵佶旧臣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上书弹劾李纲,指责他滥用职权。
赵佶则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他秘密会见高俅,授意他在军中散布谣言,说赵恒的新政会削弱军队实力,导致边疆不稳。高俅依计行事,一时间军中人心惶惶。
而对于林峰,他们父子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赵恒视林峰为潜在的威胁,担心其势力过大,难以掌控。于是,他试图削减林峰的封地和兵权。赵佶则认为林峰或许可以成为自己重新掌权的助力,私下派人给林峰送去密信,许以高官厚禄,试图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