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只是对历史有些了解。
但对所谓的兵阵一道,可谓一窍不通。
兵阵最重要的是变化,是将士之间的默契程度。
比如长蛇阵,乍一看是将士们列成长队,向敌军发起冲锋。
但实际上,长蛇阵蕴含三种变化。
击蛇首,蛇尾动、击蛇尾,蛇首动,击腰部首尾皆动。
而应对这种阵法的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以绝对优势兵力冲散阵型。
只不过,岳峰这时想要训练阵法,主打的就是出其不意。
在两军对垒期间,以长蛇阵横冲直撞,敌军难以在紊乱之际找出应对方法,从而减少部队伤亡,以达到扩大战果的目的。
说实话,如果老师不是刘伯温,换做任何人,也不可能让岳峰在一夜之间,同时掌握两种兵阵的变化。
刘伯温在教岳峰期间,用了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既然不懂变化之道的原理,那我直接告诉你如何变化,在什么情况下,该有怎样的变化,这总能学会吧?
等同于是将鱼喂给了岳峰,但是还没传授他捕鱼的方法。
毕竟,大战在即,岳峰也没时间静下心来研究兵阵变化之道。
直至翌日清晨,岳峰才意犹未尽的离开刘伯温家中。
其前脚刚走,又有一书生来寻刘伯温,此人乃是杨宪,他进刘宅时,恰巧遇到了离去的岳峰。
随后,他经由下人引路,来到书房,见刘伯温神色有些憔悴,关心道:“老师昨晚没睡好?”
何止是没睡好?压根就没睡。
杨宪早于刘伯温投靠朱元璋,此时的他,已经是中书省府的文书了。
但由于刘伯温在江南文人中名望很高,乃为当世大儒,又有真才实学,所以,杨宪常来刘宅,请教刘伯温学问。
一来二去,二人便以师生互称了。
“希武来了,可用过早食?”
刘伯温询问。
杨宪点头道:“学生已用过,方才学生来时见一小将离去,来作甚的?”
刘伯温将昨夜之事讲出。
杨宪诧异道:“老师,当初学生向您请教学问的时候,您可是百般推辞啊。”
刘伯温算是被老朱差人‘绑’来的,当时一肚子气呢,怎么可能给效忠老朱的人传授学问?
杨宪这个人眼光很毒辣,这个时候,他就已经想到,将来老朱一统天下时如何了。
刘伯温是江南文坛领袖,拜他为师,若将来老朱建国,依靠刘伯温学生的名头,将有着极大的好处。
以刘伯温的聪慧,岂能不知杨宪的心思?
杨宪有功利心,刘伯温就没有了?
若刘伯温没有,他就绝不会在老朱最艰难的时刻,提出应对的策略,就比如即将与汉军展开的战役。
所以,所谓师生,更多的,还是相互利用,互相成全的关系。
刘伯温笑着应声道:“昔日之事,莫要再提了。”
杨宪点了点头。
双方一时陷入沉寂。
片刻后,杨宪才开口询问道:“先生可是觉着,那岳峰乃是可造之材?”
刘伯温抚须道:“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