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府,书房里。
岳峰、刘伯温二人,正站在朱元璋身前。
在前者印象里,大儒刘伯温,应该是那种文弱书生的模样。
但实际却恰恰相反,刘伯温留有虬髯胡,面貌伟岸,若不是肤色白净,真就与武将差不了多少。
朱元璋负手而立,看向岳峰,问道:“将你接下来的计划,都说给咱听听。”
岳峰颔首,直言道:“大帅,江东桥是一座木桥,此事众所周知,陈友谅的大船要想来到咱们应天城下,必须要毁桥。”
“木桥易毁,可若是石桥呢?一时半刻,根本无法毁坏,是以,我军必须要以最快的时日里,建造一座石桥!”
“待汉军去至江东桥,我军亦不可设伏,不可分兵,以陈友谅多疑之心,必觉诡异,定迂回撤到龙湾登岸。”
一旦设伏,陈友谅再无后顾之忧,会以麾下兵力优势,在江东桥与朱元璋展开决战。
朱元璋唯一能赢的机会,就是不使主力分散,否则,本就兵力处于劣势的他,如何能赢?
但若不设伏兵...
“倘若贼奴不如你所想,见江东桥附近并无我军伏击,下令毁桥,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是一位军事天才,他能够一针见血的,探析到岳峰计划的弊端。
这时,刘伯温上前言道:“上位,臣下听闻,康茂才康将军曾是陈友谅麾下将士,且与陈友谅关系不错?”
康茂才这个人,很懂得审时度势,说是元末版本的三姓家奴也不为过。
早先时候,此人为元廷效力,见元廷大势已去,只得龟缩北地,于是便招兵买马,也号红巾义军,自卫一方。
明面上,属于归顺陈友谅那支红巾军,也是在那个时候,与陈友谅有了密切往来。
后来,朱元璋为了扩大地盘,便去攻打康茂才。
此人不敌老朱,屡战屡败,最终,在一场战役里,被朱元璋俘获了。
他说:“以前交战是各为其主,现在屡败乃是天命,您若能饶我不死,我必效犬马之劳。”
于是,就向老朱投降了。
事后,老朱也待他不薄,仍旧让他统领旧部,甚至还让他做了水军元帅。
不管什么时候,像康茂才这种审时度势的人,总能活得很好。
如今,经由刘伯温这么一点拨,老朱瞬间明悟。
康茂才与陈友谅乃是旧交,在陈、朱二人不交战时,康与陈还经常书信往来。
倘若让康与陈联系,告诉陈,江东桥乃是木桥,从那里入应天,极容易登岸,届时陈绝对会去。
一旦去了,发现非木桥而是石桥,定觉康茂才欺骗了他,以他那种多疑的性子,岂敢在江东桥附近继续逗留?
而以当时的地利情况来看,既然江东桥那条水路无法前行,只有绕道龙湾了。
龙湾岸旁是开阔地,距离此地不远处,是一大片石头山。
朱元璋设伏兵于石头山,以巨石为掩护,届时,精通水性的汉军,便也就成了活靶子。
“妙极!”想通此间关键的朱元璋顿时兴高采烈道:“咱就依此计,在龙湾与陈友谅决战!”
说完,还意味深长的看向岳峰,问道:
“刘先生能想到此计,是因为刘先生饱读文章,知天时之术。”
“你小子能与刘先生想到一块,是什么原由?”
老朱为了对岳峰放心,此前专门让徐达派人搜集有关岳峰的情报。
关于岳峰的家世背景,他也大致了解。
岳峰应声道:“说来惭愧,卑职未参军前有读书,奈何家中变数极多,以致读书不成,幸而年幼时随家中长辈们学过一些庄稼把式与兵法。”
“后来,卑职曾暗自潜心研究,经几番实战后,如今方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