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将悲伤留给自己,将快乐留给未来的自己。
朱元璋的父爱如期而至,朱棣痛苦地呼喊。
金榜画面暂停后继续,朱棣骑着红马站在长城之上,雄心勃勃地登上金榜。
一个小小的安南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清楚真正的敌人在北方。
这些强大的部落总有一天会威胁大明,朱棣决不允许他们侵害自己的子民。
永乐七年,大明的使臣在鞑靼被杀,北方的部落不久后就表现出他们好战的本性。
自秦以来,华夏一直被异族侵略,屈服、求饶、示弱都不能停止他们的侵略。
与之抗街的唯一方法就是奋战到底。
那一日,朱棣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这种坚决的态度也逐渐成为大明的国策。
如果漠北游牧想南下掠夺,朱棣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奉陪到底。
死战而已,何惧之有?
李世民看到这些坚定的决策,不禁心潮澎湃。
但他也知道,在大唐的实际情况下,即使他渴望用武力对抗,国力暂时还不支持他这么做。
他对不和亲的做法深感钦佩,但也感到了自身的无奈。
汉武帝刘彻也对这番话深感震撼。
朱棣的雄心和坚决态度让他深感敬佩,认为这是大明,乃至华的福气。
大宋时期。
赵匡胤看到朱棣的气魄,不禁紧握双拳,心中涌起激动之情。
他回忆起自己曾在柴荣麾下担任将军时,也曾被柴荣的远大志向所折服。
若是柴荣能多活几年,燕云十六州早已纳入我华夏疆域。
然而他不解,何来“无赵宋割地”的言论?
赵匡胤素来行事果断,决不容许割让士地。
这句话让他感到困惑和焦虑。
大元时期。
忽必烈对朱棣表示出了赞赏。
他称赞朱棣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的坚定态度,并嘲讽道:
“漂亮话谁不会说,但行动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心想,自己的蒙古铁骑曾征服过世界,朱棣的表态是否能付诸实践尚待观察。
忽必烈深感遗憾,因为自己和朱棣不处同一时空,否则他很想挑战一下这位气魄非凡的大明皇帝。
在大秦,秦始皇对朱棣的言论表示强烈的支持。
他站起身来,激动地握拳,认为面对外敌应该展示出更强的决心。
秦始皇底下的蒙毅、王翦等人也对朱棣的坚定态度表示钦佩。
他们思考着,如果华的每一位皇帝都能有这样的觉悟,天下岂不太平。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读到朱棣的决策后,竟放下了手中的玉带,被这股坚决之气所打动。
虽然朱棣造反、靖难,但他的决心远胜于朱允炆的软弱。
朱标见状,机智地给父子俩提供了一个台阶。
他对朱元璋说:“父皇,这些是另一个时空的永乐朱棣所为,和燕王无关。”
“再者,老四也是迫不得已。”
朱元璋接受了这个解释,指着朱棣说:“小子,今天就饶过你一次,别有下次。”
朱棣朝朱标投去了感激的一瞥,心想做好人定能平安无事。
然后忙不迭地找了一个不显眼的角落蹲下,以免再引起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