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顿军队的同时,王志伟及时安抚城中百姓。他下令开仓赈粮,救济贫苦百姓,同时派出士兵维护城中秩序,严禁蜀军扰民,确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数日后,陈仓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然而,王志伟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胜利。他相信魏军不会轻易放弃陈仓这一战略要地,援军定会火速赶来。他开始谋划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经过一番思考,王志伟决定亲自前往羌人部落。羌族是蜀国的盟友,他们居住在陈仓附近的山区,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对于巩固蜀汉在西线的防御将会大有裨益。
羌族,生活在西北边陲的强大部落,与蜀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羌族骑兵的勇猛与机动性,是伏击战中的绝佳力量。王志伟亲自前往羌族部落,与羌族首领会面,共商大计。
在陈仓城外的一片密林之中,王志伟与羌族首领并肩而立,眺望着远方的天际线。王志伟表达了对羌族长期以来支持的感激之情,并阐述了当前蜀魏之间的紧张局势以及攻克陈仓的重要意义,诚恳地请求羌族能够出兵相助,共同抵御魏国的反扑。
羌族首领听后,深感王志伟的诚意与决心,当即表示愿意率领羌族骑兵全力支持蜀国。他提议,可以利用陈仓周边的复杂地形,设下重重埋伏,待魏国援军进入伏击圈后,再一举歼灭。
王志伟听后大喜过望,与羌族首领进一步商讨了具体的伏击计划。在陈仓通往魏国的必经之路上,选择几处险要之地设伏。同时,利用夜色掩护,派遣小股部队在前方骚扰魏国援军,引诱其深入埋伏圈。
陈仓失守的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迅速自前线蔓延至魏都,魏国上下顿时陷入了一片震惊与慌乱之中。
皇宫之内,魏帝闻讯,面色凝重,眉宇间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忧虑和不安。陈仓作为连接西北与中原的咽喉要地,其失守不仅意味着国土的沦丧,更预示着蜀军可能借此长驱直入,威胁到魏国的核心地带。
朝堂之上,群臣哗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忧心忡忡,主张即刻调集大军,誓要夺回陈仓,以振国威;而有的则主张冷静分析,制定周密的反击计划,避免在仓促之中落入蜀军的陷阱。一时间,各种策略与意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魏国的军事将领们更是倍感压力,他们肩负着重振军威、保卫国家的重任。
司马懿出列说道:“陛下,诸位同僚,陈仓之失,非战之罪,乃我军疏于防范,情报不畅所致,实乃我大魏之痛。然则,痛定思痛,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教训,而非一味沉湎于失败之中。蜀军此次之所以能攻克陈仓,必是筹谋已久,且利用了地形之利。我等需即刻调整战略,既要防守稳固,又要伺机反击。我提议,立即调集重兵,分兵两路,一路由臣亲自率领,沿陈仓道反击蜀军,不仅要夺回陈仓,更要给予蜀军以沉重打击,让其知晓我大魏之威不可犯!另一路则由大将军曹真率领,防守关中其他要地,防止蜀军进一步深入。”
紧接着,大将军曹真站了出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陛下,太尉所言极是,陈仓之失,我等皆有责任。但此刻更重要的是如何挽回局势,确保国家安宁。我赞同即刻反击,但还需考虑周全。蜀军虽胜,然其远道而来,兵力必有所耗。我提议,除了派遣大军反击外,还应加强关中各要地的防御,防止蜀军趁势扩大战果。同时,加强情报收集,务必掌握蜀军的最新动向和兵力部署,以便我们制定更加精准的作战计划。此外,民心亦是关键,需安抚百姓,稳定后方,方能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魏皇沉思片刻,最终做出安排:“二位爱卿所言,皆乃良策。朕意已决,即刻下旨,命太尉司马懿为征西大都督,全权负责收复陈仓之事;曹真大将军则领兵镇守长安,确保腹地安全。同时,传令各地,加强戒备,严防蜀军偷袭。此外,朕将亲自督造战船,筹备粮草,以备不时之需。朕相信,在诸卿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击退蜀军,重振我大魏雄风!”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