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燃料在土窑底部的双孔里熊熊燃烧起来,整个土窑从内到外透出了明亮的砖红色。
郭平坐在地上,不时拿烧火棍捅一捅燃烧不旺的部分,假装不经意地把双手放在地上,心里默念:温度。
整个砖窑,从底层的火焰到顶层的封泥,分层显示出了不同的温度。
底层接触火焰的砖胚达到了1800摄氏度,这是足够烧结的温度,或者有点高了,砖胚有开裂的风险。
但最顶层的砖胚温度只有700摄氏度,无法完成烧结。
虽然郭平多少有考虑过,这么粗糙的土窑,很难达到温度均匀。土窑的外壁很薄,保温效果不佳。
用来粘合砖胚的湿黏土在烤干之前会不断散热,也严重拉低了温度,尤其是土窑的顶层,为了封顶抹了厚厚一层湿黏土,现在正在烘烤下不断蒸出白色的水汽。
标准的工业化大砖窑往往体积很大,有几间房子那么大,这样才能保持均匀的高温,小砖窑无论如何都存在各个表面上散热上的区别,很难保证温度统一。
我也不需要温度能达到完全统一,郭平想,一部分砖胚开裂和烧制失败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问题就在于,如何让土窑的中间部分,也就是大部分砖胚摆放的位置,达到烧砖的温度区间。
郭平盯着土窑不同层的温度陷入了沉思。
如果,换个思路,改变燃料的位置呢?
郭平突然跳起来,向制作蜂窝煤时,碾压煤粉的地方走去。他跪在在地上,把地上残留的煤粉收集起来,仔细地滤除大块。
郭平的想法是,像烧锅炉一样,把煤粉加进去,在空气里燃烧,整个土窑不就都能达到燃烧温度了吗?
郭平先向土窑的燃料孔里添足了燃料,然后站在旁边,用折叠的防水布构成扇子,扇旺火焰。
眼看着土窑顶部上升的烟雾流速越来越快,湿黏土蒸发的水汽也烤干得差不多了。
时机到了!郭平用窄木板挑着煤粉,从码放砖胚的空隙里伸进去,抖散了煤粉。
呼的一声,土窑整个明亮起来,火焰的热气喷薄而出,郭平忍不住后退了两步。
再仔细看时,土窑上层的温度也达到了1000度,整个土窑的温度稳定在了1000到1400度之间!
直播间的观众看不到土窑的温度变化,大部分人也不知道烧砖的原理,但火焰的变化仍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躺平哥洒了一种粉末,火就突然烧旺了!”
“像魔法一样!”
“是催化剂,躺平哥洒了催化剂!我猜。”
“有没有懂哥来说说,烧砖需要多久?”
“据说,要24小时……”
“诶?”
“所以躺平哥接下来的24小时,都要一直盯着土窑,调整温度吗?”
守望着火焰的郭平,背后投下了深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