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如在家呢,好歹还有个家,现在家都被一把火烧了。
还好在断粮之前,大军已经抵达瓜洲镇,而瓜洲镇离扬州城的路程并不远,数十万流民,啃草皮吃树叶吃土,甚至吃上了米肉,总算来到了扬州城下。
扬州城因为地理位置,在隋唐时期有江淮之间“富甲天下”之称,还是当时的东南第一大都会。
但到了五代十国,连年战乱,商业不兴,扬州城开始走向没落。
到了南宋,扬州更是抵抗金国和蒙古的前线,整个扬州城都因为一百多年的抗金抗元,而摧毁。
元末重建,已经是一座很小的小城。
总算熬到明朝,商业再度繁华,到了嘉庆年间,更是因为居住人数的递增,而在旧城的基础扩建了新城。
扬州形成了新旧二城并列的格局,新城为盐商等商贾的居住区,而旧城为官员、乡绅的居住区。
作为新建的城池,还是在城中豪商众多的情况下,新建的城池。
城墙自然是高耸的,护城河也少不了,和城墙一体的吊桥、翁城、敌台、箭塔、角楼,一应俱全。
城墙外,零零散散的木拒马也掩藏着大量杀机。
城门楼,武将是郑鸿逵为首,还有郑森、郑彩、郑联、郑斌,以及福建郑家新派来支援族人郑泰、郑英等,郑家将。
以及沈家家将。
还有奉太子旨意,协助防守防守扬州城的将领,其中有:
王之心的堂兄弟苏松总兵王之仁,世袭锦衣卫出身的石浦游击张名振。
等等。
至于文官就更多了,除了淮扬巡抚路振飞。
太子麾下,除了实在年纪太大的李邦华,留在了樊城辅佐,其他但凡能写会画的文人,都派了过来。
包括史可法、吴甡、凌义渠、杨廷麟、沈廷扬、邵宗元等。
又有从京师刚调入太子麾下又转到了扬州城的状元左中允刘理顺、礼部右侍郎陈子壮、兵部郎中成德、兵部员外金铉及弟金錝、翰林院庶吉士张家玉等。
还有再次从诏狱挖掘一人才,张国维。
张国维,曾接替陈新甲为兵部尚书,督八镇总兵,因满清皇太极包围北京,八镇总兵被打败,获罪入狱。
太子一纸诏书,又从南京调入了平定白头军的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陈子龙,及与陈子龙共同创办几社的举人夏允彝、举人徐孚远。
以及,丁忧在家的刑部山东司员外郎钱肃乐。
浙江右参政侯峒曾、崇祯十六年中了进士却返乡教书的黄淳耀、宁波举人张煌言。
“宁波六狂生”,董志宁、王家勤、毛聚奎、华夏和张梦锡六位穷秀才。
还有和宁波“六狂生”中华夏、王家勤再次组成宁波“五君子”的杨文琦、屠献宸、董德钦,三位世家弟子。
等等。
都因为太子的诏书,汇聚到了这扬州城。
武有郑鸿逵、郑森、郑彩、郑联、郑斌、郑泰、郑英、王之仁、张名振,及沈家将。
文有史可法、路振飞、吴甡、凌义渠、杨廷麟、沈廷扬、邵宗元、刘理顺、陈子壮、成德、金铉、金錝、张家玉、张国维、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钱肃乐、侯峒曾、黄淳耀、张煌言、董志宁、王家勤、毛聚奎、华夏、张梦锡、杨文琦、屠献宸、董德钦。
又有监军的太监方正化、高时明、李凤翔、褚宪章、张国元。
但主持整个扬州防御战的却不是这其中的任意一位,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