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听说了吗,近来太平教悬壶济世,太平教圣女在巨鹿等地救济百姓。”
“对啊,据说张角天师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非常灵验啊。”
“这也算是我大汉的一件幸事啊。”
“......”
紫藤茶楼内,熙熙攘攘,一些百姓围坐在一起,正热烈地交流着最近发生的诸般事情,尤其是太平教悬壶济世之事,更是让大家津津乐道,讨论不休。
“公子,你对这个太平教怎么看?”蔡文姬双手托着下巴,美眸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向对面的公子问道。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这里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便直接称之为蔡文姬,希望读者大大不要杠。)
“公子,你对这个太平教怎么看?”蔡文姬双手托腮,美眸凝视着对面的刘璋,眼神中充满好奇。
刘璋轻抿一口茶,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
“文姬姑娘,如今这太平教一事,实乃复杂。
当今天下,朝政腐朽,奸佞当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灾荒连年不断,饿殍遍野,四处皆是悲苦景象。
而太平教的出现,张角以符水咒法治病救人,于那些深陷苦难的百姓而言,无疑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在这民生凋敝之境,太平教给予了百姓希望与慰藉,让他们在绝望中寻得了一丝依靠。”
蔡文姬微微点头,轻蹙眉头道:
“公子所言极是,只是这太平教发展迅猛,如今已颇具规模,不知往后会如何发展,是否会对朝廷、对天下产生重大影响呢?”
刘璋放下茶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文姬姑娘所虑不无道理。
太平教以善道为本,广纳信众,如今星火之势渐成。
倘若能一直秉持初心,扶危济困,自是百姓之福。
可若被有心之人利用,或者其发展超出控制,恐生变故。
只是当下,我们也难以断言其未来走向。
不过,无论如何,这天下局势本就动荡不安,太平教的兴起,或许会成为一个改变的契机,只是不知这契机带来的是福是祸了。”
蔡文姬若有所思地说道:
“公子见解深刻,只是在这天子脚下,妄议这些,恐有不妥。”
刘璋苦笑着摇头:“是我一时忘形了,文姬姑娘提醒得是。
只是看到这天下苍生之苦,心中难免有所感慨。
不过也只是在此与姑娘私下探讨,想来也不会传扬出去。”
蔡文姬轻轻一笑:
“公子心怀天下,令人钦佩。只是凡事还需谨慎为好。”
刘璋也意识到自己所言,在如今这个封建皇权至上的社会,还是有些过于超前了,而且自己也说的有点多了。
于是,刘璋他尴尬地挠了挠头,露出一个憨憨的笑容。
蔡文姬见此,也是抿嘴微笑。
对于刚才刘璋的那席话,只当作是没有听到。
毕竟,这些话若是传了出去,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
就在刚才,刘璋与那名女子进入茶馆之后,便已经询问各自来历。
不问不知道,一问才发现,原来刚才自己解围的人,正是蔡邕之女,汉末三国时期最着名的才女蔡文姬。
她精通音律,天资卓越,才情过人。
不过说来也巧,自己此番前往洛阳,正是要拜蔡邕为师,如今正巧碰到蔡邕之女,也当真是缘分匪浅。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嘈杂之声,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只见外面围着一群的人,中间是一名商人打扮的男子,正满脸怒容地训斥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
而那名壮汉低着头,紧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不甘,但又不敢言语反抗的样子,看着十分憋屈。
大家看到是一个商人在教训自家的护卫,觉得没什么新奇,也都纷纷散去,各自去忙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而刘璋看后,也是连连摇头,正准备转头重回茶楼。
但刘璋隐约听到那名商人称那名壮汉叫什么典韦。
刘璋听到这个名字,猛地停下了脚步,暗自想道,莫非是那个有着“古之恶来”之称的典韦,也就是日后曹阿瞒的那位专职保镖典韦吗。
如果真的是此人,我将他给收服了,那么我日后若是想成就如曹公一般的霸业,不就方便了许多吗,刘璋暗暗想着,想到此处,不由得心猿意马地笑了出来。
“且慢,我刚在旁听说你们是因为一批货物被劫而起的争执。
我想了解一下其中的原由,并且想问一下,你身旁的这位壮汉,是否是陈留典韦?”
刘璋快步走上前去,出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