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妥了。”村长是一事了,万事足的样子。
“行,上车吧,我们回村。”杨大爷催促着他们,语气中却替杨永安高兴。
“好,回村。”
说着,二人上车,杨大爷驾着牛车走在泥路上,心思飘向远方。
永安这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为人善良踏实,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家里的条件也是比较好的,当时他说亲时,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
就算是不谈永安这孩子,杨康荣家的其他两个孩子也是好的。
村里人都说是老荣教的好,他家的孩子随便是哪一个,都是拿的出手的。
而且这看人的眼光也真是准,儿子女儿现在的日子过的都不错,不愧是祖上有当过大官的人。
其实啊,杨康荣的祖上是有人当过官,最高的不过是做到了一个地方知府,称不上什么大官,只是比别人多了几分眼界。
不过,那都是多年前的事了,到了杨康荣这一代,就已经没落的不成样子了,成了一个普通的百姓,在地里找食吃。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老荣家的人就算日子过的在紧,也会让儿子女儿识字。
等条件一好,杨康荣就把两个半大儿子送进了镇上学堂,读了两年书。
所以,他的这两个儿子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认识字的人,也因此,永安这孩子年纪虽然不大,村里老一辈的,也不敢自持身份,小瞧了他。
张氏能嫁给这样的人,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不过话说回来,这张氏也是不错的,虽说在田里干活不怎么样,但在家里却是一把好手。
一手绣活做的甚是精致,这菜也烧的好。
就说这同样是茄子,人家就能多烧几个花样,调料都是一样的,人家也能做出不一样的味道。
你说,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两年前,老荣家分家,房子不够住了,所以将他们夫妻分了出来。
刚修了房子,这小夫妻两手里就紧,看那没盖的屋顶就知道,他们家是个什么情况。
但是你看看,这才过了两年,就有钱买地了,你说可不是有本事的。
这村子里就数老荣一家子好过啰。
一路上,因为青山媳妇田氏的存在,所以没有什么言语。
回到村子里,天色还早,与其他人告了别,杨永安朝家的方向赶去。
此时,天色多了一丝明亮,太阳也从云层中露出来了。
回到家,杨永安将地契藏好,锁好门,然后径直去了厨房。
厨房里,灶台上,揭开锅盖,杨永安把张氏给他留的饭菜端出来,饭菜温在水里,还是热的,他将就着吃了。
吃完饭,杨永安把碗筷收拾好,出了厨房,他将厨房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