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会一边继续观察幼蟒的情况,一边演练着如何进攻。
从哪里进攻,进攻的角度怎样,这样进攻后幼蟒会有什么反应,如何针对幼蟒的反应做出应对。
在了解幼蟒的同时,了解自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螳螂已经完全适应了第7次的蜕皮成长。
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它的甲壳已经完全墨绿,尤其那一对捕捉足。现在小螳螂体长有16厘米,前肢达到恐怖的14厘米,这还是不包括前肢顶端的跗节,算上跗节的话,已经略略超过体长了。
小螳螂已经为接下来的捕猎选定了地点,就在那枯树与树洞间的灌木丛。
一方面,那里是幼蟒的必经之地,每次捕猎开始和捕猎结束,幼蟒都会从灌木丛经过。在灌木丛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蛇道。
另一方面,在灌木丛的蛇道上,幼蟒是接近直线爬行的。
蛇道两边都是灌木枝干,这些枝干虽然直径不大,却异常坚韧。
枝干的一些位置,还长有尖刺。尖刺对幼蟒这样的体型是有一定作用的,虽然有致密湿滑的鳞片保护,但被尖刺顶端扎一下,也是会感觉不舒服的。
而那里对于小螳螂,就没有什么阻碍了,毕竟它还“小”。
就这样,这段蛇道就会完美的帮小螳螂挡下幼蟒的绝招——致命绞杀。
昏暗的灌木从里,小螳螂借助点点星光,盯着又一次从身下蜿蜒爬过的幼蟒。
幼蟒的身体明显鼓起涨大,根据小螳螂的经验,从变形的程度来看,今天幼蟒应该是捕获了两只成年体的大脚蛙或者出现频次不多的森林鼠,又或者两者的组合。
因为没有陪着幼蟒去捕食,猎物的具体种类就无从得知了。
这些细节,也无关紧要。
‘今天的这些食物,够幼蟒消化一天的了。明天傍晚,它还会出来捕食。’
小螳螂稍显笃定的想着。
其实,小螳螂都不知道,它已经成为比这条幼蟒,更了解蟒蛇的那只虫了。
那只虫觉得,明天这个时候,等到幼蟒再次捕食归来,就可以和幼蟒进行更近的接触了。
转眼,天亮了,也不能说是天亮了。因为,一直没有看到太阳。
在森林底部是很难见到大片的阳光地的,但是零星的光斑还是有的。
可是今天天亮以后,就没有见到哪怕一点的光斑。所谓的天亮也就是比夜晚稍稍亮一些。
这样的日子,小螳螂出生的这几个月也经历过几次,那是暴雨要来临的前兆。
但是,这次的暴雨来袭,给小螳螂很不好的感觉,就像它在幼龄期遇到那条成年蟒蛇一样。
无助,无法理解,茫然。
强烈的,致命的危险在临近。
……
小螳螂的危险感知在给它疯狂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