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宋三娘终于抑制不住自己嘴角的幅度,“这下子终于安心了。”
宋致无奈地摇摇头,今年他家的粮食也没卖出去,全压在手里。他如今是又怕旱灾来,又怕旱灾不来。怕若是旱灾来了,自家人都活不下去,又怕旱灾不来,粮食全压在手里,亏了。
宋三娘可不知道大伯心中的忧愁,欣喜地东张西望,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了一大半,老远的就看到一个大大的草耙上扎着一串串红艳艳的果子,高兴地喊着:“是冰糖葫芦!”
宋三娘快步走上去,走到那个草靶前,卖冰糖葫芦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爷。
老爷爷长长的胡子都白了,深深的皱纹刻画在他的脸上却不显刻薄,反而让人觉得这是岁月给他留下了痕迹,老爷爷显得和蔼可亲极了,乐呵呵地问三娘:“小姑娘需要买糖葫芦吗?三文一串。”
宋三娘觉得这个价格还行,今天都花了大钱也不在意这些小钱了,也冲着老爷爷笑:“老爷爷,麻烦给我拿六串糖葫芦。”
“先等等,要五串吧!”跟在身后的宋致连忙制止了。宋三娘一说要六串,哪能不知道她把自己的份也算上了,他都一把年纪了还吃这哄小孩的玩意干嘛呢?
宋三娘无奈的看着大伯坚定的眼神,实在拗不过他,只能对着老爷爷再次确认:“那就拿五串吧。”
宋三娘接过糖葫芦,正要掏钱。大伯已经先一步把钱递给老爷爷了,见三娘看着他,佯装生气瞪了她一眼:“怎么?觉得大伯这点钱都拿不出来?告诉你,你大伯可比你有钱多了!”
宋三娘收起手中的铜钱,摸着自己干瘪的钱包,可怜兮兮的想,现在大伯确实比她有钱。
宋致接过宋三娘手中的另外四根糖葫芦,让她能安心的吃自己的那根。谁知,宋三娘却一把把糖葫芦递到他面前:“大伯,你先替我尝尝酸不酸?”
宋三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可她并没有因为没了父亲,就受人冷眼。反倒是宋致名义上说是大伯,却一直代替她父亲照顾她、关爱她,给她温暖,在三娘心里宋致跟她父亲是一样的。
而宋致盯着眼前这根糖葫芦,有些犹豫不决。直到三娘又把糖葫往前举了举,他才小心翼翼的咬了上面一颗。
那味道怎么说呢?糖葫芦他小的时候也尝过,可这根糖葫芦的味道好像跟之前的那些不一样,好像比之前的要甜一些。
他小时候听过一个做糖葫芦的老手艺人说过,外面的那层冰糖可是有讲究的,糖要甩得好,越薄越能体现技艺之高超。蘸出来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就叫“万年牢”。
这颗糖葫芦外面薄脆香甜的冰糖,包裹着里面已经去了核的山楂,混合在一起是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他敢说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糖葫芦了。
见大伯吃下一颗后,宋三娘才安心的享用自己的。不得不说,这老爷爷做的糖葫芦是真不错,这酸酸甜甜的滋味,让三娘享受得眯起眼睛,实在是太棒了!
第二天,大伯去镇上粮铺,把送粮的队伍带了过来,一支队伍静悄悄地从村子的另一边走到宋三娘家。
一袋袋用粗麻布制成的袋子装着粮食,全部卸在三娘家的院子里,六千多斤的粮食全堆在院子以及院子外面。
等送粮的队伍走后,宋家父子四人以及三娘一起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搬进地窖。
宋致、宋金、宋良的力气大,一个人一次就可以扛一袋,而宋玉和三娘力气小,两人抬一袋。他们把粮食一袋一袋码地整整齐齐叠在一起,稻谷放一堆,麦子放一堆,粗苞谷粒放一堆……把地窖塞得满满当当的,只留一条供人取粮的小道。
把地窖装满后,宋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问三娘:“剩下的怎么办?”
三娘一看院子外,还有差不多两千多斤的粮食无处安放,说:“先放在那个空房间里,改天再挖一个地窖存放。”
众人闻言,又继续把剩下的粮食搬到屋子里。
等宋金有空时,三娘又找来他们帮忙挖地窖,在院子里的角落也挖了一个。
三娘还觉得地窖不牢固,容易坍塌,于是忍痛拿了一些糯米加固。
在挖好的地窖的重要部位,用石灰加上糯米汁加固,等风干了应该就稳稳当当的了。
又怕粮食被风吹日晒,或者被雨淋湿,又在地窖口处盖了一个棚子,用石灰板加石灰把地窖口封的死死的。这批粮食,要到万不得已时才挖出来用。
就这么忙活了十几天,宋三娘总算把所有粮食都存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