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以忱轻轻摇头,“再等等,等这事再发酵一下。”
姜淼不解,跟着咬文嚼字,“那什么时候是发……叫……合适的时候?”
赵议程忍不住发笑,“嗯,时间到了的时候我会告诉你。还有,这两个字是发、酵。”
他从灶洞前捡了根木棍,在结实的泥地上用了几分力气划拉,将两个字写出来。
“这是、发。”
“这是、酵。”
姜淼大概懂点感觉,不知什么意思。
赵以忱便向她解释,“有两重意思,一种就是你和面,和面后需要给它发酵时间,让它的物质发生我们看不到的变化;另一种就是指一种‘事态’,事情发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演变,这个过程叫做发酵。”
“举个例子,……”
姜淼张着大嘴巴,恍然大悟。
两人进行了几分钟的教学时间,赵以忱还顺带把和面、面条、包子、三个词语教她认识了。
在他看来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果然,他后面离开时抽查姜淼,她已经会认识了,就是写上面部画容易搞错,这个就得慢慢来了。
继续说回来。
赵以忱词汇教学结束后,洗了手重新站在灶台前,扶着陶瓷盆,拿起旁边的水瓢一点点往里面加水,一边加,一边用力和面,在其过程中,他还让姜淼找出酵粉倒了些许,接着正反方面来回按压。
他的手仿佛有魔力,一团完整的面团乖乖在他手下成型,就连盆子一圈也被他擦地光亮。
赵以忱一边操作一边跟她讲步骤。
“如果是做面条的话,就不用加发酵粉,做包子馒头饺子饼子一类的,才需要放。你盆里的面粉太多了,光做面不行的,剩下的就做馒头吧,能放一段时间。”
姜淼声音兴奋,对着他喊,“做包子!”她腾腾地跑到橱柜,拿出早就剁好的猪肉泥。
赵以忱看了眼,点头,“做包子也行,肉做完,多余的做馒头。现在我们先等着,等它发酵三十分钟,我们再开始做。”
三十分钟后,两人重新回到厨房,赵以忱继续跟姜淼讲解。
“我们之前盖上盖子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它的大小和硬度?”
姜同学乖巧回答,“面团比较硬,大小还可以吧。”
赵以忱颔首,揭开盖子,里面赫然是已经大了一倍的面团,他用手指往面团上按压,手指收回,按痕慢慢恢复了。
赵以忱让姜淼亲手感受一下,姜淼乖巧上前。
他又拿刀切了一小块给姜淼看切面,“面团上有均匀的这种蜂窝眼时就可以了。而且它的大小你再跟之前的对比,如何?”
姜同学自信答道,“大了很多,之前的小,现在的大。”
赵老师十分欣慰,“对,以后你就可以靠着这几种方式分别发酵状态了。”
姜同学为赵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赵知青,你真厉害,你不仅有文化,脑子厉害,动手也厉害,和面会,包子也会,发酵也会,简直啥啥都会。”
赵以忱面对如此夸张的夸奖,一时也不知说点什么,只能神色不改,沉默以对。唯有裸露在外红艳艳的耳朵暴露了心情。
姜淼这个马大哈并没有注意到,不然又要发起新一轮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