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陶渊明书院代课
一日,书院讲堂内,周士章同陶渊明来在学生们面前。
周士章对在座的学子们说道:“今天起将由陶先生代课十五日,先生教什么便要认真地教其听从。”
周士章厉声道:“知道不?怎不回声。”众学子异口同声“知道。”
周士章道:“是夫子好不容易请来之良师,乃赫赫有名的五柳先生陶渊明田园诗祖。”
在座学子皆有喧然,是惊诧,高兴亦有的不屑。周士章说罢后便走出讲堂,离开教学斋。
陶渊明道:“我是你们的老师,但我更喜欢同你们做朋友。”
梁山伯、英台等人闻是,五柳先生个个喜出望外惟马文才同赵子楚似有不屑一顾之感,厌恶之色初显其表。马文才于座位站了起身,冷然向道:“请向陶元亮可是先生?”
陶渊明听了马文才这番质问,欣欣然笑道:“我陶渊明乃闲野之人,哪里是什么先生,只和大伙一样,求学问。”
马文才听后便道:“整个讲堂惟先生最高,如果你不是先生请离开学堂这神圣的地方。”
陶渊明从容淡定地道:“学堂向来是以学问高者为尊,我虽称不上什么博览群书通天文地理,但诗词辞赋比起你们夫子我高得几筹?”
陶渊明拿出了只酒坛子放于桌案,以樽入酒,呵呵道:“渊明让大家喝点小酒放松放松,好尽情发挥自位的才情。”
书院学子恐惟学校之规乃避之不及,却闻陶渊明道一切事由他负责,又何奈是近近有名的五柳先生敬酒,多少学子都喝了一些。陶渊明让在座学子随兴书写文章,课后陶渊明整理其学子们各自的文章转由夫子周章阅览。周士章将学子们的文章一一看过之后,有些感觉不可思议道:“渊明兄,这些真的是书院学子们之各作?不可思议,堪字字珠玑。”
陶渊明悠然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让他们喝点酒放松放松,好尽情发挥他们的潜在才能出来。”周士章听了陶渊明如此言辞,不由得呵呵笑道:“想不到这酒还有如此之妙用,渊明兄可谓高师,一日之师学子如饮慧泉啊。”
学堂外,陶渊明闲坐于块假石上。一个叫潘晓柏的学子前来向他求教,道:“陶先生,学生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此话之后,禁不住大笑几下,道:“天下哪有什么学习妙法?只有笨办法,全靠下苦功夫来,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那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于是拉着他的手来到刚种的树苗旁,指着一根苗,说道:“你蹲在这,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不是在长高?”
那学子遵嘱注视了良久,仍不见树苗以上长,便对陶渊明说道:“没见它在长呀!”
陶渊明反问道:“不见长吗?那么,矮小树苗如何变得大树?”
陶渊明见少年低首不言,进而引导,道:“其实它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而已,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乃一点一滴积累所成,有时连自己也无察觉,只要勤学莫辍积少总成多。”
接着,陶渊明令少年入厨房,指着磨刀石,问他:“磨刀石为何如马鞍一般凹。”
“是磨成的。”少年回答。
“那它是哪天磨成这样的”陶渊明问那个少年,少年摇首不语。
陶渊明道:“天天在磨刀石头上面磨刀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如此,学习亦是如此,如不坚持,每日必有缺欠。”
潘晓柏乃恍然大悟,连忙向陶渊明行了大礼,道:“多谢陶先生指教,学生日后不求甚么妙法,请先生为晚生留几句话,学生当时时刻刻谨记心中。”
陶渊明欣然在纸上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授课已有一十四日,只剩下最后一日了。书院学堂上,陶渊明对众学子道:“今天是陶某最后一堂课了,这些天同大伙们相处得也还算融洽,要离开还真有点舍不得呀!学子们心中微有遗憾,不好露于表外。”
陶渊明道:“今天我们要学的不是楚辞也不是尚书,我只是想问问在座的大家有没有从古至今最为敬佩的人物?”
在座学子皆异口同声“有”。
陶渊明于是点名提问,他第一个便叫道祝英台的名字,祝英台即起身,陶渊明问道:“祝英台,古今之人你最欣赏的是谁!”
祝英台回答:“三国的蔡文姬,能辨琴律,才气不凡,书有《悲愤诗》熔个人痛苦遭遇,人民苦难,尽挥于诗中,心悲悯人。”
陶渊明听后,拍手叫好,道:“如此钟情《悲愤诗》,可能将全诗背出来吗。”
祝英台巧笑婿然,道:“此不难。”于是她缓缓背起了蔡文姬的《悲愤诗》:
“汉季失权时,董卓乱天常,
志意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详.
桌众来东下.....。”
刚背到此,陶渊明挥了挥,道:“够了,坐下来吧。”
祝英台坐了下来。陶渊明问完英台,便向马文才道:“学子马文才,古今人物你又欣赏谁呢?”
马文才脱口而出:“古今人物我欣赏的是曹操,他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袅雄。”
陶渊明笑道:“真是出乎意料不同凡响!“陶渊明反向道:“那你们知道我陶渊明,古今人物,最欣赏的是谁吗?山伯、你猜猜说.。”
梁山伯起身想了想,回道:“是...避世隐居的伯夷、叔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