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去杜家村也不合适,毕竟两村虽然相隔不远,但孩子们都不相识,若发生一些口角,怕是影响两个村
最主要的是,让你们每家每月拿出七八百文钱供孩子读书,也不是长久之计,别回头那些臭小子没学出什么名堂,反而在掏了家底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村自己办个学堂,然后请夫子来教,这样一来,我们也能省下一些束修钱,孩子们在村里也不必考虑往返和吃喝的问题”
对于李村长的话,村民很是赞同
李六顺见自家大伯看向李秀才一家的方向,想到请夫子,心下了然
“大伯,若是从外面请夫子,想来给的束修也不便宜,不如请李老秀才和李家大哥李春生当夫子,我见他们家的三郎、四郎、五郎目前就由他们启蒙。
何况人家一家三代读书人,如今更是有两个秀才功名,就连李春生也是童生,想来教村里的孩子们绰绰有余
而且都是一个村子里的,想来束修会便宜一些!大不了农忙的时候,我们各家多帮衬一些李家”
李六顺的话也提醒了村民
是啊!他们村里可是有两个秀才的,又何必去外面请夫子
“六顺说的对,村长伯,要不你去帮大家伙问问李老秀才愿不愿意当娃娃们的夫子,实在不行,让他家老大春生来也行,我听说他家大郎之所以能考上童生,就是由寒生启蒙的”
“是啊!村长,你去问问吧!”
……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催促李村长
半晌李村长才点头
“行吧!我去问问,不过你们得保证成不成日后都别为难李家人,毕竟人家李家人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也不欠你们的。
当然,若是李秀才答应了,你们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人家,记得李家人的好”
“村长,你放心,若李家人答应,我们定然记得李家人的好,不仅如此,我们还让家里的娃娃,也对李秀才一家好,我们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也都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
若李秀才不乐意当娃娃们的夫子,那也说明咱们家的娃娃过于不讨喜,哪能怪李秀才一家呢!”
说这话是李秀才的邻居陈氏,她对李家人的人品最是清楚,而且她也很是羡慕李家孩子们的懂事
尤其是在知道自家臭小子也想读书后,她早就想去问问李春生和李秀才了
村民们也连忙表态无论李秀才答应与否,他们都无怨言
村长听完这才答应去李家问问
送走了周家人,李家人还没来的急问李秋生那野猪和老虎卖了多少银子,村长就敲响李家院门
将村长迎进院子后,问明来意
李家人都是一惊
李甜甜躲在大房门口偷听到村长想请自家爷爷和大伯做夫子,嘴角一笑
但她看见自家爷爷犹豫的神情却有些不解
一旁看着自家小侄女偷听的李春生无奈一笑
“糖宝,偷听墙角之事,可不是君子所为”
李甜甜头也不回的对着自家大伯说
“大伯,我又不是君子,我只是个小女娃”
对于她的狡辩,李春生无奈的摇摇头
见他不说了,李甜甜走向李春生
“大伯,你也听到村长请你和爷爷做夫子的事了,我见爷爷面有难色,难道他不想教村子里的孩子们?”
李春生沉思了一瞬,然后无奈的说
“糖宝,你爷爷和我都是读书人,传道授业解惑乃是读书人该做的,我们又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想来你爷爷是顾虑我的身体,也顾虑村民们会因为嫉妒说些什么难听的话!毕竟这一天来,明眼人都能看见我们李家的变化”
李甜甜对此不以为意
“大伯,咱们李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挣得每一分钱,都不是伤天害理而来,为什么担心别人说什么
何况他们嫉妒羡慕,也只能说他们无能,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而且日后我们盖了大房子,有了更多的银子后,他们就不嫉妒羡慕了?
说到底,我们家的事关别人何事,我们不要理会就好!而且有三伯在,谅他们也就说些酸话而已!
至于你的身体,你这段时间的治疗,大概也能感受到变化,何况教书育人虽耗神,但你此时的身体也是可以应付的,何况不是还有我在吗?”
李甜甜这明显让李春生做夫子的话,就差直白的说了
李春生又怎么听不出
对此李春生了然一笑
“好,既然甜甜让大伯和爷爷做夫子,那我们就去”
李甜甜笑着点头,干嘛不去,自家爷爷和大伯的文才当个启蒙夫子绰绰有余,并且也能为家里多挣些银子,何乐而不为
李春生拉着李甜甜的小手,走出房门来到正跟村长说着话的李老头旁
“爹,村长,我想当村子里夫子”
石桌离大房门口很近,李老头对于李春生能听见他和村长的谈话也不意外,但他没想到自家大儿子会同意
直到他看见小孙女甜甜的对自己笑,他才意识到是自家孙女说服了大儿子
思及此李老头也松了口
“村长,既然春生同意,那就如你所说吧!但丑话我还是要说在前头,你也知道我不能日日在学堂,我家春生身体又不好,我不想因为什么闲言碎语让春生伤身,
何况每个人的资质都不同,我们作为夫子只能负责传道受业解惑,可不能保证村里的孩子都成才”
言下之意就是别因为孩子不努力,村民们就说是他们没教好
李村长点头
“李秀才你说的对,这一点我会跟村里人说,当然你放心,若是有人再说些什么,我这个村子也第一个不放过他们”
这话李村长说的声音极大
李甜甜看了一眼院外,内心一笑
这村子是故意说给院门外的村民们听的,但也挺好,省的自家爷爷再费口舌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为了让孩子们尽早去学堂读书,李村长决定将祠堂旁边的那两间屋子作为学堂
祠堂因为年初刚修缮完,里面只要简单收拾一番,再添些桌椅就可以做学堂
而村里的孩子从五岁到十五岁之间,凡是能出得起束修的,都可以送去学堂
“李秀才,那你说这束修多少合适?”
都是同村人,李老头并不打算要太多束修
“村长,同村而住,我也深知各家都不富裕,不如就每人每月二百文,其他笔墨纸砚和书册各家自理,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