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在胡同里一处大杂院的两间西屋。一行人到时,杜家大儿子一家六口人正在吃饭。
杜家大儿子认识曹爷爷奶奶,一阵寒暄,听闻几人在外吃过饭了,明显是松了口气。
这个可以理解,城里人不种粮食,有老家的人家粮食基本上从老家拿,来亲戚管饭吃一顿少一顿,老家人不会认为是亲戚吃的,只会说他们从老家拿多少多少粮食。
曹铭花当了那么多年城里人,深知城里人不待见打秋风的穷亲戚。今日他们是来走亲戚的,不是来打秋风的,没必要为了一顿饭,让老杜大儿子家人看轻。
老杜大儿子介绍了他一家人。他两口,他大儿子四口,大孙子跑出去玩了,吃饭的是小孙子,另外一人是他小儿子。
他还说,他爹和曹鸿青一家住在老家的村里,离县城三十多里地。
一个县才有多大,曹鸿青家离县城三十多里地,是不是说老杜家在非常偏僻的角落。曹铭花心里咯噔一下。
拉拉她爷的衣角,不高不低的声音说:“爷,咱先去武装部打个招呼,再坐车去找姑吧。”
这是在家和曹爷爷约定好的。如果曹铭花感觉不妥,曹爷爷拿着证明去祺县武装部一趟,在武装部挂个号,让武装部的人知道他们。这样若是有什么紧急情况,好有求助的地方。
小心驶得万年船,是曹铭花跟着大女儿生活学会的。长期在外奔波的动荡日子,大女儿有异于常人的警惕心,对危险感知超强。她起初并不认为大女儿事事小心有用,直到跟着大女儿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事情,才体会到大女儿能比她活的好,真和大女儿的心思缜密有关系。
老杜大儿子有四十多岁,长期在县城住又是做生意的,穿着打扮显得成熟稳重。他原本想要自己小儿子带曹家人回老家,听闻曹家孙女说的话,立马改口说:“曹叔去武装部有事?”
曹爷爷按照在家定好的话回:“鸿臣当兵了,俺家现在是军属,去哪里都要先去报备一下。咱去恁家前先去武装部一趟,打个招呼就行,不耽误多长时间。”
杜家没有当兵的人,杜家老大摸不透曹爷爷话的真伪,生意人的精明让他习惯性不放弃一切机会。
他连连说:“行行,那我先领着恁去县政府一趟。”他倒是要去看看,曹家人是否真的能进县政府。
这有什么真假的,曹铭花认为很正常的事,曹爷爷和县政府门口卫兵说情况时,腿都是打颤的——吓得。
观察到她爷的不安,曹铭花拉住她爷奶的手稳定情绪,旁边她奶快吓瘫了。
“爷,把介绍信给这位同志看下。”明明在家说好的事,她不明白她爷奶有什么好怕的,传染的她也跟着紧张。
卫兵听闻三人是军属,态度非常热情,把他们领到门房,估计是看出曹奶奶的不安,又搬来椅子给曹奶奶坐。
门房里有青年工作人员接待三人,同样热情。在本子上登记三人姓名后,出门房手指方向,热心告诉曹爷爷去哪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