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讲解过程中,蒋隆城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中的应用和变通,使大家对大功率发报机的使用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充分认识到在电讯通信中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讲解的深入,蒋隆城将话题转向了实战演练的重要性。“理论知识是基础,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实践。
你们必须学会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无论是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发报,还是复杂环境下的隐蔽通信,都需要你们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和实战技巧。”
他站起身来,走到帐篷中央,示意身边的一名助教展示大功率发报机的实物操作。
助教石山熟练地连接线路,调整频率,随着电键的敲击声响起,一串串摩尔斯电码在空气中跳跃,模拟着前线战场上的紧张与急促。
“看好了,同学们。这是电讯工作最真实的写照。每一次按键,都可能是决定战局的关键。你们必须熟悉这种节奏,让手指成为你们最信赖的战友。”
蒋隆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学员的脸庞,仿佛在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了一颗坚韧不拔的种子。
随后,他宣布了接下来的训练计划:“从今天起,我们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强化训练。
我们将模拟各种实战场景,从白天到黑夜,从平坦的草原到崎岖的山地,甚至是在敌方炮火下的紧急发报。
我要你们记住,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要保持冷静,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学员们听后,纷纷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训练,更是一次对未来的承诺和誓言。
他们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电讯人员的价值,为国家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接踵而至的90个昼夜中,蒋隆城和他的团队,如同雕塑家对待未琢的玉石,精心雕琢着这500名学员。
他们经历了狂风暴雨中的野外训练,学习在自然环境的恶劣中保持通信设备的稳定,不畏艰难,坚韧不拔。
在模拟的战争环境中,他们学会了在敌人的电子干扰中寻找那一线生机,运用智慧和勇气开辟出一条条信息的通道。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一次次的生死边缘体验中,深化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这份热爱超越了恐惧,使他们在最危急的关头,依然坚守岗位,坚定信念。
他们明白了,他们的使命不仅仅是保持通信的畅通,更是要为了保护身后的土地和人民,奉献出所有的力量。
最终,当那振聋发聩的抗倭持久战号角响彻云霄,这些曾经在简陋帐篷中研习的学员,已蜕变成为一个个所向披靡的电讯精英。
他们如同星辰,散落在全国各个战区,用无线电波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国的无形大网,为前线的勇士们传递着至关重要的情报,为战略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他们的贡献如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文字,永不磨灭,为抗倭战争的最终胜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月26日,这一天的阳光在武陵源的溶洞外显得格外明媚,蒋隆城在这样的时刻找到了欧阳迪红。
两人在溶洞深处的密室中,四周被古老的石笋和钟乳石环绕,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