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使用千度寻找资料时,朱允熥才发现,自己小看了黄河水患。
作为封建王朝身上去不掉的疾病,黄河水患频率越发高涨。
查阅资料,朱允熥得到惊人的数据。
黄河水患,在有明一朝,有文字记录的次数,达到二百七十次之多。
相当于每年都发生一次!
这还只是有记录的水患次数,还有许多不起眼的水患,没有被记录在案。
黄河水患不是一件小问题,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一年一次的频率,实在可怕。
这相当于一个健康人,在其漫长的一生之中,每年都得一次XG肺炎。
如此高发的频率,自然会大幅度削减王朝的寿命。
因为黄河水患,再加上其他人祸,到了明末时期,北方仅是黄河流域附近,就有百万流民!
对大明的根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朱允熥越查越心惊,他万没有想到,后世并不出名的黄河水患,在古代竟然有如此强大的破坏力。
原本以为,一天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最终朱允熥花了三天,才有了满意的答卷。
抄写后世人的智慧,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朱允熥在确保自己,已经理解并掌握这些治黄方法之后,才敢书写在奏本之上。
万一朱元璋问起具体细节,他若是答不上来,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此便可,有此法在,料想朱允炆未能与我相争!”
怀揣着几分骄傲与自豪,朱允熥往文楼。
他要亲自将奏本,交给朱元璋,好确保秘密不被泄露!
……
朱允炆将黄子澄几人商量好的决议亲手书写,而后长松一口气。
他并未选择靳辅治黄所用的办法,而是照旧旧瓶老酒。
几个翰林学士,水平也就到这,无非就是重复前人的牙慧。
但即便如此,朱允炆也觉得,用来应付眼前局面,足矣。
皇帝为的是考究皇子皇孙的思考能力,并非真的要他们提出解决办法。
一群十多岁的小屁孩,连黄河在哪里都未必知道,能有什么开创性的建设?
皇帝如果真是寄希望于这些年幼的皇子皇孙,朱允炆觉得,这偌大的大明王朝,恐怕就不该姓朱。
有了这条理清晰的治黄古法,朱允炆心中安定。
起码能够将任务糊弄过去,在夺嫡路上,走出关键一步。
至于其他人,朱允炆并不担心。
他们既没有外援,又没有深厚的经验,能够胡乱写出几个字,就已经善莫大焉。
“保险起见,我还是亲自呈交给皇帝!”
毕竟是刘三吾几人苦心孤诣之作,他们上呈,朱允炆觉得有些不妥。
为了避嫌,还是自己上呈为好!
……
八月,已近深秋。
天空中的燥热早被来自北方的寒意驱散干净,北平周围的枫树枯黄了叶子,飘飘然落在地上。
远远望去,竟好似一片燎原之火,衬得北平如火中之莲。
“驾!驾!驾!京师加急,闲人闪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