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李万胜和他的万胜营,经过一路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他的目的地,奉天府盛京城。
盛京城是奉天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相当于内地的省会。虽然李万胜要去的地方还是牛庄城,但牛庄城也是在奉天的地盘上啊,他想去上任,那怎么着也得先到盛京城,听一听盛京最高军政长官的垂询。
一路上,李万胜他们几百人可是受了大罪了,一开始李万胜是想直接坐船来的,只是可惜,英国人的军舰还在封锁着长江出海口,他们的船实在出不去,这才不得不改走陆路。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先走运河到山东,再从山东走到登州,再从登州乘船到了牛庄登岸。
到了这里,距离盛京城已经不远啦。
牛庄放在后世只是个小城市,但在这个时候,这里还是满清的一个军事重镇,起码在编制上是个军事重镇。
不过这个军事重镇也仅仅是编制上的,实际上几百年的和平和穷困,使得这个地方的发展程度都比不上大清内陆的一个乡镇!
在大清朝,关外这个地方跟关内的统治方式完全不同,在这里没有划分如同内地那样的省份,州府,县乡,而是依然用着曾经那种传统的统治模式。
大清朝将整个关外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界划分成了三个区域,然后安排了一位军政长官驻守,称为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
就以盛京将军为例,其下设盛京副都统、锦州副都统、熊岳副都统、金州副都统、兴京副都统以及副都统衔总管一人。城守尉八人,盛京四人,兴京、凤凰、辽阳、开原城各一人。
协领十五人,内设水师一人。防守尉二人,分驻牛庄、熊岳。佐领一百三十一人,内设宗室二人、水师二人。防御一百零二人,内设水师四人。骁骑校二百零七人,内设水师八人。
如上所述,此时李万胜他们些人,以后就要在牛庄安家了。将队伍安置在了牛庄城的军营里,李万胜这才又带上几个人,去往盛京城见自己的上司。
怎么说他也是来人家手底下当差的,这刚来不去见见,那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
再说了,兵部的文书还得交接不是?
此时的盛京将军叫做禧恩,是今年初刚刚调任过来接耆英的班儿的。
耆英大家就很熟悉了,此时就是现如今正在跟英国佬谈判,后来在大清朝第一份卖国条约上签字的那位。
顺便说一句,就在李万胜还在来盛京城路上的时候,耆英还有另外两位,已经私自做主在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盖上了自己的关防大印。
他们甚至都没等到道光皇帝给他们的圣旨,就在英国人的威逼下,匆匆忙忙的签字盖章了。
历史在这里出了个小小的岔口,“上一次”耆英他们虽然也是瞒着道光皇帝私自跟英国佬签订的条约,但最起码是先跟道光皇帝上过奏章,只不过是没等到道光的批复就私自盖了章。
而这一次,因为李万胜把英国佬打的太狠了,搞的英国远征军的高层逼迫耆英等人逼的更狠,而道光皇帝因为手里握着英国人一千多人的战俘,心气儿可是比此前的历史上高多了,他还想着好好要挟一下英国佬儿呢。
就这样,私自签订条约的事情,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被耆英等人糊弄过去,直接被道光皇帝赏了一条白绫,赐其自尽了。
这倒是便宜了英国人,道光皇帝再怎么生气,黑纸白字都已经形成了,他就是有心想不认,那也是不行的,除非他还想接着打下去。
可道光皇帝还想接着打吗?
他不想,他一点儿都不想打了。
不但他不想打了,所有的八旗将军们都不想再打下去了,再接着打,他们是真的怕被打亡国了。
就这样,尽管李万胜给大清创造了更有利的谈判条件,可依然架不住卖国贼们太怂啊,生生让他做出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书归正传,再说这个禧恩,现如今已经是六十来岁的人了,也是爱新觉罗氏的后人,一开始在京城当官儿,后来犯了错误,道光就看不上他了,这才将之打发到了盛京这个地方来养老了。
是的,养老,关外的这些将军啊,都统啊之类的官职,基本上已经被大清朝的皇帝当初处理问题官员的地方了,这就跟影视剧里犯了错的人要发往宁古塔差不多的意思。
只不过这帮人比一般人好点儿,还能接着做高官,只不过是在荒山野岭里当这种自生自灭的高官罢了。
作为新来的一位中级官员,禧恩这位奉天地区最高军政长官还是要亲自接见一下的,他见到李万胜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听说你跟英国佬打过仗?还打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