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闻不动声色地打量眼前的年轻人。
他对林无攸的印象很浅,虽然对方口口声声叫叔,其实也仅有两面之缘——在他找对方父亲要投资的时候,以及那部投资的电影赔到底掉的时候。
“经过《鬼子来了》那么一遭,你还敢找我做监制?”
是的,那部让两人有两面之缘的电影就是《鬼子来了》。
为了灯塔国进口的特殊摄像机与海量的胶卷,经过朋友介绍,姜闻找上林父,以出让国内票房分红的形式换取了定额的投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众所周知,《鬼子来了》没能在国内上映。
虽然国外版权卖的不错,国内票房却是零蛋。
林父掏了票子,丢了面子,特别是在其他投资商或多或少回本的情况下,他没有直接“弄”姜闻,属实是财大气粗。
“叔,”林无攸咬死“叔”不松口,强行拉近两人关系,“《鬼子来了》是部好电影,别听那些媒体乱说。我跟您打包票,那部电影绝对是华语电影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部,几十年后子孙们也是要反复观看,甚至要大批大批地解读。它,值得!”
要不然,他也不能劝老爸砸钱投资,只可惜……
就说他不宜染指任何投资项目,哪怕是电影投资也绝对不行!
姜闻不清楚那场投资还有林无攸的手笔,他现在只是被这番马屁吹得飘飘然、然飘飘,最后想起被禁导的现况,“啪叽”摔在地上。
作为圈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父辈有余泽留给下一代。
所以,这句“叔”,姜闻不想担也得担。
钱好还,人情难还。
只是……姜闻又看了眼林无攸。
比起做个导演,他更建议对方当个演员。
长得儒雅又俊美,尽管不符合硬朗小生的要求,也可以当个合格的奶油小生啊。
“进来谈。”姜闻让出一条路。
林无攸笑眯眯地往里面走。
在姜闻“如饥似渴”的当下,请对方当监制,是为了双重保障。
万一这部电影很不错,那他就搞个‘代拍’出来!
不知道为何,他在想到自污这招时,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姜闻。
在他朦胧的记忆中,让某位新人导演声名鹊起的代表作,正是走在前方的姜闻所拍!
甚至也不仅是“自污”,如果姜闻乐意代劳拍摄,他也愿意拱手让出导演之位,只要对方能接受那烂到爆炸的剧本。
林无攸穿过第一进院,绕过第二进院,终于在第三进院看到了进门的曙光。
姜闻掀起东厢的棉门帘,转身招呼他进去。
“现在是初春,点暖气太热了点,不点屋内又冷了些,你忍耐一下吧。”
林无攸踏入正堂。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闻起来甚是呛人,趁着清晨明亮的光线,他看到对面的墙壁上贴着许多张海报,尤以《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大也最为醒目。
房间中央摆放着90年代经典的实木沙发椅,一长两短合拢起个小空间来,中间茶几上的玻璃烟灰缸倒栽着许多烟头屁股,一个红色座机静静安眠,旁边还放置着卷边的电话簿。
又有一个大屁股电视安置在房间一角,索尼的影碟机张着死不瞑目的大嘴,下面的酒红色地毯上零散地摆放着许多张没有放回原包装的碟片。
林无攸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
两人在木质沙发上坐定,姜闻给他沏了一壶茉莉花茶,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拖鞋荡在黑色棉袜下。
“有没有剧本?咱们得看东西聊。”
“当然有!”
林无攸从帆布包中拿出蓝色硬皮文件夹,剧本就被妥当地放在里面。
姜闻接过文件夹,在翻开之前,问了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
“真让我来当监制?”
他不问让自己演什么角色,只在“监制”的问题上打转,言外之意很明确:
你小子真能让我来拍这部电影?
林无攸巴不得。
“叔,我是个新手导演,搞不懂剧组中的轻重缓急,更不知道怎么拍摄更合适。您是监制又是我的叔,不得帮帮我这愣头青呀?只要影片拍得好,怎么着都行。”
言外之意,只要电影拍出来,随便你嚯嚯。
姜闻这才放下心来,翻开蓝色的硬片,低头看了眼名——
《致命ID》
编剧:林无攸。
“你写的本子?”姜闻追问,语气不太妙。
“拙作,拙作。”为了防止姜闻看到剧本后被烂到提桶跑路,林无攸甚至还补充了句,“我这剧本在您这种阅过千帆的人眼中肯定不够好,但请您放宽心,咱们能改,一切都能改!”
姜闻心下一沉。
得了,这本子完犊子。
导演本人都这么不自信,这剧本也铁定好不到哪里去。
但没有关系!
姜闻坚毅眼神,只要让他来拍,不管这剧本多么烂,都有拯救的余地,不行就找老伙计疯狂魔改。
反正将电影改编到原作者都认不出是他的强项!
静下心来,姜闻慢慢开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