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打量着他的重臣们。
他终于想起何观这人,老大曾经对他请求过,希望能让此人为他讲学。
赵佶自无不可,答应了儿子,于是何观就为皇长子和皇三子讲书。他记得当时定王眼睛很亮,难得高兴的不行,因此才记住何观。
原来是何执中的儿子。
他坐在御座上,松了松手上把玩的珠串,打量着站在阶下的何执中,打量着跪在地上劾奏的言官,又打量着方才为其辩解的张商英。
这三人中,有两人是他亲自任命的宰相。
皇帝远远看着他们的脸,看不清他们在想什么。
安静的久了。
他把玩着珠串,出声问:“既然你们都说冉元武有罪,你又说何观与他勾结,既然都是那商贾马鹏使贿,不如把他叫来问问。”
言官跪在地上,叩首。
“事发之后,马鹏知其事大,罪无可恕,怕连累家小,已经自尽了。”
皇帝笑了笑。
他声音很轻,但此时殿内十分安静,是以,诸位臣子都听到了官家的笑声。
坐在御座大半日,成日就是看着这些大臣们争论不休,赵官家心中厌倦非常,他拨弄着珠串。
檀木香珠互相碰撞,发出细微清脆的响声,回荡在每个臣子的心中。
应和着砰砰的心跳,一声一声。
皇帝终于开口。
“好么,冉元武死了,畏罪自杀。那商贾也死了,畏罪自尽。何观也死了,被流民打杀。”
珠串碰撞在一起,一下下弹响。
“争论了半天,说来说去,原来都是几个死人。”
朝中公卿都低下头。
他们大多都并不知情,只有少数十几人,知道城外流民闹事,知道冉元武为什么死的。知道无论是流民还是军士,这些争论不清的事,都源自修缮景灵宫征发的苦役。
但面对这样的官家,一时都不吭声了。
童贯跪了下来,带着上百武官一同跪下。
“请官家息怒。”
文官为首,何执中和张商英也跪了下来,身后,白时中,郑若虚等一干文臣,也跪了下来。
声音浩浩荡荡:“请官家息怒。”
皇帝不耐烦坐在椅子上。
他也懒得理会这些人,三个死人一起摆在案上,谁不知其中另有阴私。御宇十年,赵佶已经看腻了这些东西,只要臣子依然谨守本分,他甚少过问旁的。
只是今日,闹到他前头。
皇帝失了耐性,摩梭着珠子,手下微微用力,扯断这些香珠。
在一片寂静中,木珠散落在地,噼啪作响,从御座上跌落下去,骨碌碌滚远。
瞧着这些低着头告罪的臣子。
皇帝的声音从御座传来。
“冉元武贪墨甚多,欺辱百姓之事,证据确凿,罚没家产,除去官身,张商英,你等依前例处决。”
“那商贾,既然已经死了,罪仍不消,家眷,以及三族之内的亲属,一道发配雷州。”
张商英叩首。
“臣领旨。”
赵官家看向梁师成。
纵然不知何观到底做没做过,做了什么,他终究给何执中这宰执留下几分颜面。
“至于何观,梁师成,你仔细去查,莫要冤枉好官,也莫要饶过一个恶人。”
梁师成躬身行礼。
“臣即刻去查。”
皇帝说完,懒得再搭理这些人,他起身,朝下面摆了摆手,径自离开了。
官家已经离开了,朝臣们听到声响,都有些怔愣。
只余下梁师成站在一旁,瞧着这些跪下的文武百官。他大宋朝甚少行如此大礼,很少有这样文武百官一起下跪的事,若不是见皇帝发怒,这些朝公也不会如此作态。
他看了两眼。
梁师成声音温和:“诸位朝公,都请起吧。”
他看了一眼一旁站着的殿头官。
殿头官心领神会。
扬声道:
“退朝——”
重臣们被搀扶着起来。
梁师成亲自下了阶梯,把宰执重臣们一个个扶起,又扶起一旁的童贯,高俅。
何执中已经隐约知道这是什么事,也知朱家是为皇帝做事,冷冷起身,仔细看了那言官几眼,离开禁内,也没有去官署做事的心绪。
中午,他让人叫来了李浔。
“你查的如何了?”
李浔面色沉静。
他道:“已经查出了几波真凶,其中有朱家,蔡家,童监军府。”
何执中听完,问:“先前刘克同我说,你从狱中提走了许多流民?”
“是。”
“很好。”
何执中板着脸,他想起殿中的诬告,心中的怒火就涌动起来,他克制着心中翻涌的火气,缓缓说:
“你能想到及时把人提走,控制下来,是件好事。”
李浔瞧出他今日有些不对。
他知道今日是朝会,莫非何志做了什么……
李浔看着何执中的脸色,有些猜出了几分缘由。
他把猜测按在心中,问:“可是出了什么事?”
何执中瞧了旁边侍立的管家一眼。
管家躬了躬身,就同李浔说了一遍。
“今日朝会,有言官上奏,言城西都巡检使冉元武贪赃枉法,暗中让兵营里的军士为他自己私人做事,逼迫城外流民上千,致使民怨不断,更有流民奋起反抗,想要冲入城门。”
管家脸色难看。
他低声说:“那言官弹劾了都巡检使还不算完,更奏言,与冉元武勾结的还有我家大郎,二人一处,受了一商贾马鹏的银钱!”
李浔听在心中。
他知道何执中此时来找他问话,是希望他能做出帮助。
一个宰相,隐忍着怒火。
他道:“此事不知附和着有谁,但其中主使难以遮掩。”
何执中问:“是谁?”
“朱家。”
李浔道:“我曾见过马鹏,他是朱家的管事,曾经名唤朱鹏,因平息童监军和蔡直学士的隔阂,朱三郎特以此人人头献上,平息二人旧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