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最高权力中心皇宫内。
年轻的朱允炆一身龙袍坐在御书房内看着手里的奏章。
自幼出生于皇室,受到良好教育和呵护的他,皮肤白皙,透着养尊处优的光泽,面庞圆润,线条柔和。
不像皇帝,倒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翩翩君子。
“陛下,周王已经押往蒙化,接手封地的人也已经出发。”齐泰恭敬的对新皇朱允炆说道。
朱允炆点了点头:“辛苦了,这次削了叔父的王位,可有什么不好的传言?”
齐泰微笑回道:“并无任何传言,毕竟是周王之子告发自己的父亲谋反,与陛下无关。”
“而且陛下免了周王死罪,只是押往蒙化思过,坊间传闻,都夸陛下仁孝,有您这样皇帝,是天下万民的福气。”
朱允炆满意的笑了起来:“周王毕竟是朕的叔父,也是一时糊涂才犯下大错,还好朕的堂兄懂事理提前告发,若是待到他起兵,又要战乱,百姓何其辜也。”
“陛下仁慈!”齐泰跪地叩拜。
“启禀陛下,翰林学士黄子澄求见。”朱允炆的贴身太监安公公说道。
朱允炆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
黄子澄进入殿内叩拜了皇帝,开口说道:“听闻陛下要改燕王封地于南昌?”
“还未决定,只是户部侍郎卓敬上了个奏折而已。”
齐泰插嘴道;“臣赞成此事,若是燕王肯更换封地,消藩之事便成功了一半。”
“臣反对!”黄子澄说道。
朱允炆不解的看着他问道:“哦?为何?”
“燕王镇守边疆多年,在北平边军中威望甚高,若是轻易动手,怕是会人心浮动,边疆不稳。”
齐泰却不以为然,他对着朱允炆拱了拱手:“陛下,臣以为要想消藩,燕王为首选,他手握兵权,坐镇北平多年威胁最大。”
“若是燕王被削,所有藩王必定就范,事半功倍。”
黄子澄立马反对:“消藩乃是大事,没有合适的理由,如何敢动燕王?”
说完他对着朱允炆一拜:“陛下三思,臣以为,先从其他亲王动手比较稳妥,诸王护卫仅够自首,若有变故,朝廷可派军队镇压。汉朝七国虽强但最终灭亡,大小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相异。”
朱允炆沉思片刻回道:“黄先生说的有理。”
黄子澄又补充道:“其他藩王若是就范,大势所趋之下,燕王也无理由反抗。”
齐泰想要反驳,可皇帝朱允炆却挥手阻止了他。
“就按黄先生说的来,朕初登大宝,稳妥些好。”
齐泰无奈,只能颔首领命。
黄子澄跪下叩头谢恩。
两人出了皇宫到了皇城外。
齐泰问道:“黄大人,燕王三子就在应天,他们几次上疏请求离开,都被陛下挡了回去。”
“放是肯定不能放的,有此三子在手,燕王便只能看着我们一步步消藩,却不敢轻举妄动。”黄子澄笑着答道。
“那也要有个合适的理由啊。”
“陪陛下读书这个名头就很好,难道他们敢抗旨不成?”
说完黄子澄不再言语登上了自己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