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屯驻军的东线,局势愈发复杂。
除了从内地调来的军队,还有一支来自高句丽的军队也加入了屯驻。
然而,这些高句丽军人士气低落,对与匈奴交战毫无兴趣。
大量士兵选择逃离,甚至有些人沦为盗贼,对当地造成不小的骚扰。
前不久,辽西大尹田谭在清剿逃兵的行动中不幸被杀,这一事件被州郡上报,认为高句丽侯驺应承担责任。
高句丽原是一个王国,但在始建国元年被五威将帅降格为侯。
王莽对此事件大为震怒,命令东线屯驻的严尤前往惩处。
严尤在上书中表达了他的担忧,认为逃兵犯法不应直接归咎于国君,并建议通过州郡进行安抚工作来解决问题。
他警告说,目前正在备战匈奴,过度追究侯驺的责任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高句丽反叛。
然而,王莽依旧并未听从严尤的建议。
无奈之下,严尤只得率兵进入高句丽地界,诱杀侯驺,并将其首级送往长安。
王莽对此大为高兴,封严尤为武建伯,并将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以示惩罚。
人家好好的“高句丽”让王莽改成了“下句丽”。
之后事情的发展正如严尤所担忧的那样,高句丽也发生了叛乱,不断滋扰东北边境。
在西南夷的部落中,虽然名义上归附了大汉,成为其属国,但内心的认同感却并不那么强烈。
然而,他们至少还维持着表面的尊敬,承认了汉朝的宗主地位。
可如今到了王莽的各种作下,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句町这个部落在西南夷诸国中显得尤为强大。
当王莽推行“降王为侯”的政策时,句町王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他们质疑,
“凭什么祖上传承多年的王位,在自己这一代就被降为了侯爵?”
这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一种侮辱和欺凌。
于是,句町王也决定不再承认王莽的权威,并率先发起了反抗。
这一反,也带动了西南其他部落的动乱。
与此同时,坏消息接踵而至。
始建国五年,西域突然发生叛乱,西域都护但钦被攻杀,这一事件震动了宫廷。
但钦的被杀不仅是因为他在西域伤势的治理风格引起诸国忌惮。
更因为新朝大军在北境陈兵,对西域的关照减少,同时匈奴的不断侵袭也给西域带来了外部压力。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新朝的边境局势愈发紧张。
虽然北方、西方和东北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但长期的备战状态已经对边境郡县造成了持续破坏。
国家的财政积累也在迅速消耗。
王莽却维持着这种奇怪的局面,既不进攻也不撤防,这不仅影响了内地农业的稳定,还导致了更多流民的出现。
再加上近几年大规模改制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形势和社会秩序出现了整体性恶化。
始建国五年,草原上传来乌珠留单于去世的消息时,王莽终于看到了改善关系的契机。
此时王昭君的长女婿须卜当执掌了匈奴实权,他主张与中原和平共处。
在须卜当夫妇的推动下,新即位的乌累若鞮单于(即曾经的孝单于咸)
他一改与新朝对抗的政策,主动向王莽提出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