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家,我不去你们家。”
姥姥的身体就是饿的,输点葡萄糖和盐水,又吃了两天饱饭,精神头虽然还不如前,但是身体却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在当前家家户户都把一分钱掰两半花的年景下,谁都不会舍得在医院住时间长了。
眼瞅着姥姥身体好了,母亲就给姥姥办了出院手续,到结算窗口一算账,十块钱都没有花完,只花了三块多,李和平看着找回的六块多钱,哪怕是上一世经历过,也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医药费,真是太便宜了。
但是要带姥姥回家的时候,姥姥却不同意了,非要回去园艺场。
“我要回家,我不去你们家。”姥姥再一次强调她的要求。
李和平心里忍不住吐槽,老太太真是不知道好歹,你想回去,可是妗子和舅舅不一定想让你回去啊。
哪怕心里吐槽,但是李和平却不会说出来,只是站在旁边淡定的看母亲怎么劝说姥姥。
“妈,你都在那边饿到住院了,你还想着回那边干啥?”
“柱子没人带,我不是饿的,我是身上难受,吃不下去东西,秀娥天天都给我端吃的,没有不给我吃东西,你就让我回去吧。”
安玉玲见母亲还是要求回去园艺场,气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老娘在弟弟家里饿的快死了,自己和儿子把老娘接到医院治好,本来想着哪怕家里口粮紧点,都要把老娘供养起来,谁想到老娘心里竟然还只顾弟弟一家。
“端吃的,端吃的,知道你吃不下去东西,还给你端干玉米饼子,那不是故意不让你吃吗?”
“不是,不是,玉米饼子都是好东西了,你别说了,秀娥没有故意饿我。”
李和平看母亲劝不了姥姥,心里一度想到一句话: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
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姥姥,这回回来,就是为了救老太太的。
姥姥虽然没有拉扯过自己,但是小时候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会给李和平煮个鸡蛋、沏个红糖水或者做一个白面烙馍让李和平吃,给李和平的童年还是留下了很不错的回忆的。
不能因为姥姥固执、偏心,就完全放弃这段亲情。
还必须得把老太太接家里去,不然老太太回去园艺场,用不了一个月,还得饿病,说不定哪次就丢了命。
李和平拍拍被气的抹眼泪的母亲,说道:“妈,你这样劝姥姥就用错了方法了,来我试试。”
“你能行?我都和你姥姥说了很多了。”母亲愕然看着李和平,有点不能相信。
李和平神秘一笑,说道:“妈,你看着。”
李和平说完,就走到姥姥身边,对姥姥说道:“姥姥,你是不是最疼我舅了?”
“哪有,我一碗水端的平平的,恁妈恁舅都是我的孩子,我都疼。”老太太年纪虽大,这方面却丝毫不含糊,她接着说道:“你们家生活比你舅家宽松,你舅他们家连吃都吃不饱,我就多操点心。”
李和平撇撇嘴,自己三姊弟都在家里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可是比舅舅家还难过,从来都是细粮换粗粮,红薯当干粮。
这也是自己姊弟到下面插队当知青了,不吃家里口粮了,这才让父母喘了口气。
但是也不和姥姥抬杠,只是对姥姥说道:“姥姥你回我舅舅家也行,你的粮食定量还在我舅舅家,你要是到了我家,我舅舅一家不是多吃了一个人的粮食定量嘛。”
说完,李和平瞅到姥姥脸色突然变了,低下头盘算什么。
就趁热打铁道:“姥姥,咱走吧,我送你回园艺场。”
姥姥刚低头沉吟了一会儿,本来还没做出的决定,突然坚定了下来。
“送啥送,咱去你家,我到我姑娘家住几天,我都想我大闺女了。”
李和平看姥姥同意去他家了,心里无喜无悲,对于老太太,他的孝心也没有那么多,纯粹是有限的亲情让他不想看着姥姥饿死,不想看到母亲伤心难过。
李和平对母亲说道:“妈,你和我姥姥回家吧,我去替同学送封信。”
“送啥信啊?”母亲纯粹习惯性的问问,并没指望李和平回答,但是李和平却没有什么遮掩。
李和平拿出朱成瑞的那封信,给母亲看了一眼,说道:“我们知青点点长给她爸妈写的信,我去帮她送一下。”
“那你去吧,早点回家吃饭,中午我给你们蒸蒜茄吃。”
朱成瑞的父亲在郑州煤机厂上班,母亲没有工作,除了在南阳插队的弟弟,家里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还在读书。
朱成瑞家住在煤机厂家属区,李和平来到这里就遇到一群提着竹篮捡煤核儿的小孩,这帮小孩趴在还冒着蒸汽的炉渣上面,用一根铁钩子,不停的勾着,扒着。
之所以是冒着蒸汽,是因为一炉煤烧到后面,虽然还没有烧透,但是效率已经不高了,所以锅炉工就会掏一掏炉渣,把炉渣拉出来丢掉。为了防止产生烟尘,他们会在丢掉时在上面淋水,将没有烧透的炉渣淋灭掉,这就产生了蒸汽。
同时也产生了煤核儿,那些没有烧透的炉渣被水浇灭后,里面还可以燃烧的部分。
“喂,你们谁知道朱成瑞家在哪儿?”
李和平对着捡煤核儿的娃娃大军,大声的开口问道。
问路不一定要找大人,小孩儿有时候比大人还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