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很意外,他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陛下可还记得张昶?”
这个名字的出现,不免让朱元璋愣怔在了当场。
张昶是是当年被派到江南来招降朱元璋的使者,更是元廷的户部尚书。实事求是地说,能派这样身份的大臣来招降,元廷其实已经表达出了足够的诚意。
但朱元璋并没有接受,但也没有回绝,而是选择了拖。
当时的元廷实力依旧强大,红巾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对于刚刚稳固了地盘的朱元璋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为了稳住北方的威胁,他并没有拒绝这根橄榄枝。
只是当时的朱元璋早已坚定了吞并天下的壮志,麾下的一班能拼能杀的猛将已经能堪大用,文臣方面更有李善长,汪广阳,杨宪,刘伯温等人的辅佐。
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投降?
所以张昶被朱元璋扔在了方国珍的地盘上,整整待了一年有余,待到蒙元开始自己内乱。
形式好转后,朱元璋终于召见了张昶和他带来的使团。接着,这个使团只有张昶一个人活了下来。
朱元璋看中了张昶的才华,于是就很霸道地把人扣了下来,想收为己用。
怎么说呢?就很自信自己的王霸之气,可以征服元廷的高官干部。
事实上,朱元璋的这份蛮干也不是没有理由。
一来是有基础,张昶和杨宪的关系不错。二来是政权刚定,很多东西都是草创,军阀气息比较浓郁,做事就自然野蛮了很多。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朱元璋很清楚,自己的政权需要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典章制度。
在这一点上,张昶的才能可以很好的填补朱元璋人才体系中的一些空白。所以张昶被认命为了参知政事,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国家制度和法律典章进行修订。
只是朱元璋的期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对于张昶来说,元廷才是他的心中正统,那里不仅有他的家人,更有他最向往的社会制度,因此他不可能真心的为朱元璋效力。
张昶是个十分清醒的人,同时也是个傲慢的人。
他以重刑,破家,厉民为主导思想来劝说朱元璋。很显然,他以为这样的说辞能轻松骗到朱元璋这个泥腿子军阀。欲使上失人心,阴为元计,这就是他的傲慢。
至于乱世用重典,在张昶看来这重典的关键是要重在谁的身上,很显然,这是一个元廷士大夫的惯性思维。
不止如此,他还多权朱元璋要及时享乐,无时无刻地歌功朱元璋的颂德,于是他终究被更清醒的朱元璋定性为了当世赵高。
张昶日夜期盼回到元廷,回到大都,心中常常想着,若能回去,也不失富贵。
最后,他那些思念北元的书信被负责情报工作的杨宪找到了,惜才的朱元璋最终也是诛杀了此人。
“这个张榕便是张昶的后人?”朱元璋问道。
“正是。”道衍回答,“他是张昶的孙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朱元璋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