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交通不发达,山高路远,逃出来后,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这个王赖子却记恨着王锡侯,他偷偷摸摸地跑回来,准备抓住机会报复王锡侯。
谁知捉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王赖子逃回来没有多久,就被王锡侯知道了。
还没容得王赖子凑准机会报复王锡侯,王锡侯又联系同乡的几个热血青年,再次把王赖子扭送到了官府。
这次,王赖子没有逃过这一劫,被发配到更远的地方去服役。
多年后,王赖子服役期满,再次回到家乡。此时谁也人过中年,成熟了许多,凡事不再那么鲁莽冲动了。经过世事的磨难,安分平静了许多。
可是王赖子心中的那个心结,始终没有能打开。他是一个眦眦必报的人,他还在不断地寻找着报复王锡侯的机会。
不过这时候,他已经学会了伪装和隐藏,不再有过去的那么鲁莽和锋芒毕露了。
没想到,王锡侯的《字贯》书一出刊,王赖子终于找到了报复王锡侯的机会。
王赖子鸡蛋里挑骨头,在王锡侯的《字贯》里,找出了这样一段话:
天下字贯穿极难,诗韵不下万字,学者尚多未识而不知用。今《康熙字典》增加到四万六千多字,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茫然。
本来这段话也没有啥,只不过是文人喜欢自吹自擂罢了,偏偏这个王赖子造谣生事,说这段话是对乾隆皇帝爷的不敬,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
王赖子就跑到官府,告了王锡侯一状。
县令收到王赖子告王锡侯的状子,状子下面还附上了王锡侯的反动言论证据。
县令看了状子和反对言论,顿感事态严重,他做不了主,连忙就把此事汇报给了他的顶头上司,江西巡抚海成。
海成也不敢怠慢,就又把状子上奏给了乾隆皇帝,请乾隆皇帝定夺。
乾隆皇帝看了海成递上来的状子,也很生气,就下旨江西巡抚海成,严查此事。
海成收到乾隆皇帝的圣旨,赶紧召集手下幕僚们商议此事。
幕僚们认真研读了王锡侯的这本《字贯》书,其中对王赖子提出的书中那些反动言论,进行了认真反复地研讨。
最后一致得出结论,这些话虽然对乾隆皇帝有慢渎不敬的意思,但也算不上大逆不道,完全可以不予追究。
于是海成就给乾隆皇帝上奏了追究王锡侯的折子,建议革去王锡侯的举人。
谁知,巡抚海成派专人将折子与《字贯》书一并送到了乾隆皇帝那儿,乾隆皇帝看完后,也觉得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随之就把这件事搁置起来了。
真是王锡侯命运不济,在乡里遇到了无赖王赖子,在朝中遇到了政治流氓和珅。
和珅正在寻找机会,准备收拾海成,没想到手中的这本书,恰好给和珅提供了整治海成的借口和把柄。
王锡侯还处在《字贯》一书的刊印喜悦中,和珅却急匆匆地拿着这本书,去乾隆皇帝那儿,告江西巡抚海成的黑状。
和珅到了乾清宫养心殿,乾隆皇帝正在那儿闭目养神。
乾隆皇帝见和珅来见他,非常高兴,他正准备派人去叫和珅过来陪他说话,和珅却来了,真是凑巧极了。
“和爱卿,朕正要派人去找你,你却来了,来的正是时候,朕正想你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