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香江后。
李吉先约见了《盲井》的导演李洋。
李洋是标准的愤青。
也是最常见的地下电影工作者。
他七八年考入国家话剧院。
八五年攻读燕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
八八年就读西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系,九五年从德国科隆电影电视传媒艺术学院硕士毕业。
毕业那年李洋回国,得知国内已经有人拍低成本电影。
他问:有多低?
对方说:三四十万。
李洋就决定,干几年攒点钱,自己拍个电影。
为此,李洋还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四年计划。
回德国后,他就干各种各样的事情攒钱,什么赚钱做什么。
做过油漆匠、瓦匠,跑过餐馆,做过司机,在电视台做过摄像。
2000年,四年计划完成,李洋决定回国。
黄建新执导《谁说我不在乎》时,请他担任副导演。
这样一個机会,使他得以了解国内影视圈内的状况。
这相当于一次热身,将李洋重新拉回国内演艺圈。
2002年,已经在燕京住了一年的李洋,看到刘庆邦的小说《神木》。
于是有了电影《盲井》......
此时《盲井》已经在香江各大影院上映。
可惜剧情并不讨喜,票房很拉胯。
再加上非典疫情的影响,电影院内生意本就萧条。
仅有的一些影迷,也是冲着《无间道》和《千机变》去的。
一家充满港式风情的茶餐厅,李吉与王保强一同等待着李洋到来。
茶餐厅里人声鼎沸。
服务员忙碌地穿梭在客人之间,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不久,李洋推门而入,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
三人对面而坐。
李吉本以为李洋会因为票房不佳而沮丧,没想到李洋反倒看的很开。
双方一番客套后。
李洋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笑道:
“对于我自身来说,我第一部故事片《盲井》出来应该说不晚。”
“因为我觉得40岁,进入了不惑之年,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才会更成熟一些。”
“当然,我很羡慕20几岁就做导演的年轻人,就像李导您,你是天才,我不过是一个庸才。”
李吉哈哈大笑,谦虚的摆摆手:
“不敢当。”
“李导你说自己是个庸才,可第一部电影就敢下注多达300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啊。有魄力!”
“而且,我听说这300万元又不全是你自己的,有向朋友借的,还有一家公司资助的,你这真是在玩命啊?”
李吉说的是电影《盲井》的投资成本300万元。
李扬有些后怕道:
“其实我也是被逼无奈,毕竟拍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想想冲动了,300万元是一次超常赌注。”
“就如大吉你刚才所言,一则这300万元不仅是我所有的家底,还加上了向朋友借的钱和香江一家投资公司投资的钱。”
“二则以前我都是拍记录片,我一直想尝试拍故事片,并把我的写实风格容纳进去,还不知能不能行。”
李吉好奇地问道:“不过,对于低成本电影,李导你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吗?”
李洋认真地说道:“我并不认为我是低成本电影。”
“因为我的摄像机、电影胶片、后期制作都是国际一流。”
李洋强调道:
“说句夸张的玩笑话,《盲井》的整个拍摄剧组都是以性命在做抵押。”
“专业演员只有一个,大部分非专业演员的起用从一定程度说是节约成本。”
“但这些非专业演员比国内很多专业演员还演得好。”
“就拿保强来说,是块璞玉。”
受到表扬的王保强嘿嘿一笑:“感谢导演给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