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寿宫陷入安静,只有奏章翻阅的声音。
老朱和朱标都盯着各自手里的奏章。
一柱香后,朱标放下手上的奏章,准备从老朱龙案上的奏疏堆里再拿几本奏章,还没摸到奏章上,老朱就伸手抽开朱标的手。
"标儿,贪多嚼不烂,先把你手里的奏疏改好"
"父皇,这几本奏章我已经批好了"
老朱抬头看着朱标,严厉的说道:
"这些奏疏都关乎国家大事,每一本都要慎重而行,不可粗心大意"
"像你这样才看几柱香的时间,就能改好这几本奏章?咱看你是草草了事"
"标儿,你这样可不行,要像爹这样..."
老朱正在言传身教给朱标树立正确姿态,但没想到朱标打断道:
"爹,真改好了,每一本都我都仔细考虑过"
老朱一听又有点急眼了,准备好再把朱标拉过来抽打一顿,朱标也是吸取了教训,离老朱远远的,同时嘴里赶紧说道:
"真的,爹,你先看看再决定要不要揍我"
"行,咱先看看,你要是敢给咱乱批一通,咱就看看你那屁股能不能开花"
老朱拿起朱标批改完的奏章看了起来,开始的时候,老朱的脸色还很随意,看完之后脸色凝重,老朱批了几年奏章,有些政事早已烂熟于心,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心中了然。
朱标批的奏章,见解,分寸都恰到好处,但老朱明显不相信这是朱标的能力,为了防止朱标瞎猫碰上死耗子,当然要质询一番:
"你这批给贵州府的三十万两是如何得出来的?"
朱标看老朱没有再揍自己的打算,放松身体道:
"爹,朝廷中央批复给地方的银两有多有少,像淮西,苏杭等富庶之地都不需要朝廷支援,但像贵州府这种偏远穷苦地方,从洪武元年开始到现在,每年都需要朝廷支援"
"儿前几年听政的时候,就看过各个州府朝廷批复的银两,把以前的批复银两数字,在结合这几年贵州府税收比例,就得出来这三十万两的数字"
"标儿,你的意思是各个州府的进出账目,你都了然于心?"
"差不多吧!"
贵州府就是穷,中央朝廷支援他们银两,这个钱不能给多了,不然容易让地方没有自主性,光靠中央朝廷的支援过日子,也不能给少,不然就会出现地方没有钱干活。
所以难就难在,要记住以往批复的数字,但大明这么大,这么多州府,要短时间内全部记住谈何容易。
老朱批改奏疏这么久以来, 也只是记住这几个重要的州府,其他的一些地方州府,要用到时,还要把以前的奏疏拿出来查看一番。
老朱见朱标得瑟的样子,心中有点不服气,自己批了这么久的奏疏,还不如自己的好大儿,难道努力永远比不上天赋?
"你个小兔崽子,咱看你是吹牛,咱再考考你,河南地区在洪武三年朝廷批复了多少银两"
朱标想了想道:
"河南地区受战乱影响,朝廷对其大力扶持,前几年批复的银两在八十万两,后面陆续下降"
这会老朱不淡定了,吃惊的看着朱标,自己的好大儿真能记住往年的账目,这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标儿第一次批改奏疏,熟练程度就比自己还要高,还对朝廷政事颇有远见,打仗水平也不错。
这种种加起来,这要不是自己的好大儿,还是嫡长子,老朱肯定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