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很丰盛,虽然只有三个菜:鸡蛋炒元葱、肉丝炒蒜台和煎黄花鱼。
在这个时代,两个人吃这样的三个菜,是有点奢侈的。
英姐或者左江,都是生来很节俭的人,能吃饱就是标准。
没办法,小时候家境都很艰难,七十年代初之前出生的孩子,大多持家节俭。
英姐是个孤儿,或者接近于一个孤儿,从小在叔叔家长大。
叔叔一辈子都是个光棍汉,却一直坚持着供养英姐读书,可惜在英姐十七岁小年那天,叔叔酒后在村口冻死了。
还有半年就要高考的英姐,一下子变成了真正的孤儿。
英姐没有参加那一年的高考。
按照老规矩发葬了叔叔之后,在亲友的帮助下,变卖了剩余的家产,到县城里练摊儿去了。
英姐是爷爷把她捡回来的,记到了他大儿子的名下。
可是他大儿子第二年就跑去了南方,再也没有了音讯。
于是,抚养小英姐的任务,就落到了张二叔的头上。
英姐十岁那年,爷爷去世了,临终叮嘱张二叔好好供小英念书,老了还能跟小英享福。
张二叔本就老大不小了,多了个拖油瓶,更找不到媳妇了,渐渐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张二叔就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除了喝点酒,其余的精力都用在了供养小英上,冻死的时候才三十几岁。
英姐的摊位,是张姑奶奶的,
张姑奶奶是张二叔的亲姑姑,原本是她在轻工一条街摆摊儿。
张姑奶奶岁数大了,儿女都有正式的工作,谁也不肯来吃这个苦。
这摊位舍弃了可惜,正好小英姐生活没了着落,于是老姑奶奶就把这个摊位给了英姐。
英姐能一直读到高中,除了张二叔没放弃,还因为老姑奶奶的支持与接济。
最开始的时候,姑奶奶想再坚持几年,不让英姐立刻就辍学,那太可惜,希望让英姐读完大学再说。
英姐拒绝了,她觉得自己没有读大学的命。
从小被父母丢弃的她,能够读完高中,已经够命好的了。
吃饭的时候,左江不知道英姐为什么一直跟他说这些,但他还是很投入的聆听,因为这是关于英姐的。
这两世,他第一次听了这么多关于英姐身世的故事。
“姑婆婆还好么?”吃完饭,两个人坐在饭厅里吃着雪糕,左江忍不住问道。
“礼拜六那天,走了。”迟疑了几秒,英姐一脸的黯然,说道。
今天是星期四,那就是上周六。
所以这些天英姐的不高兴,并不是因为左江的缘故。
不等左江再说话,英姐站起身来,回到她的卧室里。
片刻之后,英姐把一个旧报纸裹着的包裹,放到左江面前,说道:“明天是姑奶奶的头七,我不能陪你去了。”
左江无言,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看看纸包,大约是四五万的样子,左江皱起了眉头。
前些天说过,他只需要一万块钱就够。
毕竟去京城赚钱,他也不是很有绝对的信心,不敢用太多的钱。
猜出了左江的心思,英姐淡淡地一笑,说道:“拿着吧,穷家富路,多余的,你读书总要用,不够你再来找我。”
左江没说话,也没动那个纸包,突然觉得这时候,他应该有一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