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书的想法,我没有理解,”赵昺说道:“按理说,宋蒙鏖战时,陈朝难以抉择,现在他一心向元,不正遂了忽必烈的愿吗?”
丁杜笑了笑:“非也,以我所见,我国仁慈,于是周遭藩国,实际心向大宋,所以首鼠两端者,只不过迫于伪元淫威而已。”
赵昺见丁杜直接反驳自己的意见,也来了兴趣,继续听下去。
丁杜继续说道:“伪元者,残暴不仁,此前之所以拉拢藩国者,实为牵制我大宋。如今伪元已尽占天下,必对陈朝凶相毕露。想必此时,那陈昑也正等与我抱团取暖。”
赵昺听懂了,拿前世的话来说,丁杜运用的是逆向思维。
此番分析,结论虽与赵昺的相反,但同样逻辑严密,符合各国利益。
赵昺不由得对眼前的丁杜刮目相看起来。
此前赵昺各项政事,一应委托丞相,对其他官员提拔不够,丁杜这种人才,竟然被完全无视。
“看来,对人才的发掘,还需更加发力才是。”赵昺暗暗想到。
想到这里,他接着问道:“丁尚书,汝尚有何所长?”
丁杜答道:“臣好研习兵械。”
“兵械?”赵昺疑惑道。
“礼部之职,涉用火器以祀神,故臣于此有深究。”
“好啊,好啊!”自逃离崖山以来,宋军事务,大多围绕衣食住行展开,来不及研究武器。
与丁杜的对话,倒是提醒了赵昺一件事。
如果要复兴大宋,就必须打败元朝。
要打败元朝,就必须面对蒙古横行天下无敌手的骑兵。
火器,似乎是这个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案。
赵昺心中已然决定,等丁杜回来,务必重用,着力改善火器。
他对丁杜的回答已经非常满意,当下命人赐给丁杜御酒。
赵昺握着他的手说道:“外和陈朝,共击蒙古的大计,就全仰仗丁尚书了。”
丁杜被领导这么一夸赞,不由得激动万分:“臣必当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为了不让补的等人起疑心,丁杜的此次行动绝密,赵昺安排他走海路。
次日清晨,赵昺到码头送丁杜远行。
他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为国事出行,都要亲自相送。
此时,在陈朝都城升龙,也就是现在的河内,陈国皇宫内,皇帝陈昑的确正在纠结。
正如丁杜预测的,崖山海战以后,陈朝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对于陈朝这种骑墙派,宋蒙战争时,忽必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眼见胜负已分,元庭正要对陈朝两面骑墙之举予以清算。
而陈昑纠结的原因,在于忽必烈最近提出的“六事”。
据《元史》,所谓“六事”,就是忽必烈对附属藩国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君长亲朝,也就是要求君王亲自到大都朝见忽必烈,随时带上土特产给领导汇报工作;
二、子弟入质,要派遣一个儿子去大都作为人质,这样被卡了脖子,只能听忽必烈的话;
三、编民数,即上交编民户籍,所以你家到底多少家底,元朝看得通通透透;
四、出军役,也就是要出士兵帮助蒙古征伐四方,当然,炮灰是你当,好处是元朝拿;
五、输纳税赋,本质上是要交保护费,为元朝不断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