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五月二十日,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遍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被困在遵化城!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朝堂。
内阁首辅韩爌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集了北京城内的文武百官在内阁大堂开会。堂内气氛凝重,人人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诸位大臣。“韩爌开门见山地说道,“如今陛下被困在遵化城,京城这边的粮草一直无法运到遵化城。这个事关重大,你们有什么建议没有?”
作为首席秉笔太监,魏忠贤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韩首辅,”魏忠贤站了出来,语气急切,“这个时候哪里还是征集大家意见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赶紧派兵打通粮道,以确保陛下的安全!”
然而,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黄道周却并不这么认为。
“魏公公,”黄道周不紧不慢地说道,“您身为秉笔太监,本就不通军事和政务。有些事情固然急迫,但也需要考虑周全,不是吗?”
魏忠贤被黄道周的话触到了痛处,顿时勃然大怒。
“你一个区区翰林院编修,不过七品芝麻小官,皇帝陛下的安危,也是你能议论的?”魏忠贤指着黄道周的鼻子,咄咄逼人。
黄道周却丝毫不为所动,他挺直腰杆,正色道:“魏公公,陛下的安危关乎整个国家的兴亡。之前他要带着亲兵到喜峰口演习,我就曾经上本启奏,表达过自己的担忧。现在陛下不幸被困,事实证实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作为朝廷命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内阁大堂中,原本庄严肃穆的氛围变得剑拔弩张。
“黄道周,你这是在非议陛下的决定,犯了欺君的罪名!”魏忠贤怒指黄道周,言语中充满了威胁。
然而,内阁首辅韩爌并没有理会魏忠贤的话语。
他将目光投向了兵部尚书孙承宗,沉声道:“孙尚书,为了保证陛下的周全,我认为应当调宁远的袁崇焕带着关宁铁骑回京救援。”
此话一出,堂上众人皆为之一振。袁崇焕乃是当朝名将,关宁铁骑更是精锐之师,若能及时赶到,定能扭转局势。
孙承宗闻言,神色凝重。
他从袖中抽出一道密旨,缓缓展开。
“韩首辅,“孙承宗语气肃然,”我也想按照你说的办。但是,陛下在去遵化之前,曾经亲自交给我一道密旨。上面明确说道,在他不在的时间里,不准抽调关宁防线的任何兵马。”
闻言,韩爌心中一惊,面露难色:“陛下临行前怎会下这等旨意?此举实在令人费解。眼下该如何是好?“
魏忠贤见状,又抓住机会发难。他指着孙承宗的鼻子,声色俱厉地骂道:“孙承宗,你现在拿出这道密旨来是什么意思?莫非你想要了陛下的命?”
接着,魏忠贤转向韩爌,语气略带讨好:“韩首辅,此一时彼一时啊!陛下出发前又怎知自己会被皇太极困在遵化?首辅大人,还是赶紧调关宁铁骑救援陛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