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您在黎阳竖起旗帜,辽东自然缺粮,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杨素在世的时候,当过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尚书令,无限接近于皇位。结果被杨广以皇权逼迫,死得不明不白。
现在的杨玄感家族,已经退无可退。他必须要选择一个时机,跟杨广做一个了断。
要么登上皇位,要么坠入万丈深渊。
杨玄感贵为楚国公,却是礼部尚书,手里没有兵权。要是这三千人,又被张须陀拿走,以后还有机会吗?
杨玄感下定决心:
“你回去安抚部队,不要管张须陀!”
杨玄感下定决心,派亲信去辽东军中,召回杨玄纵和杨万项。同时派遣使者,到长安请蒲山公李密,回华阴通知义安侯杨慎。
……
杨广汲取去年亲自指挥,错失战机的教训,这次放权给前线大将。
杨义臣来报告军情,杨广心情不错:
“前线今日可有进展?”
杨义臣,本名尉迟义臣,他的父亲尉迟崇是北周大将。
杨坚建立大隋,尉迟义臣作为人质,被杨坚养育在宫中。后来赐姓杨,入了谱牒,算是宗室大将。
“陛下,臣等做好准备,明日就能破城!”杨义臣笃定的说道。
杨义臣昨晚就下达军令,让军士们每人造一个布囊,里面装满泥土。今日一早就在辽东城下堆积,形成一个高于辽东城的缓坡通道,士兵们可以居高临下,俯射城内的高句丽人。
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攻破辽东城。
这个办法简单易行,不用制造攻城器械,杨广很满意:
“好,你只管放手指挥,朕全力支持你!”
宇文化及忽然闯进来,惊慌的说道:
“陛下,黎阳急报!”
黎阳?
杨广眼中闪过一抹奇异的光芒,打开一看,却是杨玄感的奏报,说是运河沿岸有许多反贼,军粮运输不便。
再下面一本,就是张须陀的奏折,说是王仲伯不愿意接受他的命令,一直拖延时间。
看到最后一本,杨广突然哂笑起来。
萧皇后好奇的问:
“陛下何故发笑?”
“呵呵,杨岳奏报,其侄杨玄感心有异志。他已经和杨玄感断绝关系,请朕不要株连他呢……”杨广乐呵呵的说道。
……
杨玄感造反,围攻东都洛阳不利,最终失败,李卓想在这件事情上获利,必须要提前布置。
大隋军队多数在高句丽战场,能参与平乱的,除了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守备部队,就只有现在还没出发,停留在东莱郡的来护儿。
“如果来护儿主动平叛,我就跟着混点功劳。如果来护儿不来,我就等杨玄感的主力离开之后,在黎阳周边打几个追随杨玄感的郡县,混点存在感。”李卓心中谋划着。
“侯爷,黎阳急报,辽东催军粮的御史游元,被杨玄感晾了几天之后,终于得到一批粮食。”
柳武海找到李卓,汇报最新消息:
“但观察的兄弟说,最开始装粮的船工似乎很轻松,一人一包不费力。但信使离开之后,就要两人一包了……”
两人一包,这是偷懒?
李卓心中猜测,但很快就否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