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月,郑良也跟着穆婉莹学习武功,但是,一点儿也没学会,连基本的马步也扎不好,还嫌累,没有恒心。现代人的通病,没办法,放弃了。
最大的收获,就是穆婉莹怀孕了,全府上下都非常高兴。郑良知道,自己到了应该回家的时间了。
于是就向老太太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太太衡量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要求。
正巧,广南路太守范纯粹要回京述职,路过此地,可以捎带着把郑良先带回京师。届时,从京师去北平的官员就多了,因为北平即将有战争苗头,大宋朝廷也会不停的给予北平各种补给,郑良到了京师就很容易到达北平。
据老太太分析,范纯粹这一次回京,很可能被安排到北平任职。因为皇帝知道北平王年纪大了,小王爷郑良年轻无知脑子不灵光,所以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这次郑良回家,穆家就放心的把郑良托付给范纯粹。
范家是最近几十年炙手可热的家族,范仲淹死后被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正公,名誉享受太庙。
郑良知道这个范纯粹,也是北宋大名鼎鼎的人物。今年五十岁,正值做官的最佳年龄。他是魏国公范仲淹第四子,个性沉毅,有干略。凭借门荫入仕,授赞善大夫、检正中书刑房,曾出任滕县知县,迁提举成都诸路茶场。元丰五年,也就是二十年前,担任陕西路转运判官,迁陕西路转运副使。元丰八年,迁京东路转运使、知庆州。按说,他今年应该入为户部侍郎、知延州,不知道事情还会不会出现变化。历史上,范家的四个儿子都很有成就,特别是这个范纯粹,年轻时就做过滕县知县,声誉颇佳,得大文豪苏轼极力赞誉。
郑良和穆婉莹小两口依依惜别,当然是舍不得离开,最后还是郑良狠下心来,离别了泪眼婆娑的穆婉莹,跟随范大人离开。
郑良对范家很尊敬,课文里的岳阳楼记至今还会背诵,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鞭策了后世一千年,成为中华民族官员永远的座右铭。他对范纯粹也很尊敬,知道这是一个好官。
两人在路上相谈甚欢,郑良用后世的知识迅速征服了他。
范纯粹道:“小王爷对如今的变法如何看待?”
郑良知道,在王安石变法的三十年前,范仲淹就搞过一次变法,叫做庆历新政。但是没有明显的成绩,算是失败了。而前些年王安石的熙宁新政失败的更彻底。去年,高太后去世,哲宗皇帝亲政,确立了自己的皇权,又要开始变法了。为了变法,今年已经把元祐的年号,改成了圣元年号。
对于变法改革,范家人最矛盾!首先范家是主张变法的,但是又不同于王安石的变法思路,以至于后来演变成抵制变法的中坚力量。宋神宗执政期间,范家、连同司马光,甚至是苏轼都受到了打压。因此,范家被派遣到西川军。但是皇帝又知道范家主张变革,很矛盾是不是?
范仲淹主张的庆历新政主要是以整治吏政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办法。但是要知道,在古代,是以贵族管理为核心的时代,本次改革彻彻底底的触动了这些人的根本利益,遭到贵族官僚的一致反对。改革中的大部分建议被仁宗皇帝所采纳,毕竟养着这些只吃饭不干活的家伙仁宗也头疼,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慢慢的贵族官僚觉得这样不行呀,我们慢慢的就要变成平头老百姓啦。是为什么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政有这么一条,就是贵族中的各家各户除了长子以外,剩下的都必须经过考试才能上岗。你想想,当时的达官贵族,有几个愿意好好读书的,还不是一个个纨绔子弟。这些个贵族们一看不行,这样下去,我的家族就慢慢的式微了,不行,得反抗。这样,在贵族官僚的“齐心合力”之下,阻挠了这此改革。最终因为新政损失了贵族官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这个阶层的阻挠。第二年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这几个人相继被贵族官僚排斥出朝廷,正在进行的改革也被迫废止,这次庆历新政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做了良好的铺垫。
而王安石的变法,处于一个内忧外患,贫富差距极大的环境开始的,在新法推行之前,王安石曾数十次到基层考察实验,所得出的改良方案普遍具有针对性,看似切中时弊,但是却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旧系统中既得利益者依旧存在,而且势力强大,是变法的阻力,甚至是失败的归因。
郑良道:“按说,我们武官家族不应该讨论这个事儿。”
范纯粹知道郑良必有下句,随即说道:“咱们哪说哪了,只是思想交流,不作数,还请小王爷畅所欲言。说出你口无人记,听入我耳不再出。”
郑良心说,传出去又何妨,惹毛了老子,正好找个理由灭了这朝廷。
郑良道:“首先,我是支持变法的!其一,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开支巨大,加上土地兼并严重,税收减少,财政入不敷出,需要通过变法来增加财政收入,缓解经济压力。其二,军事力量薄弱。长期面临着辽、西夏等外敌的威胁,军事上的弱势使其在对外战争中常常处于被动,必须通过改革来提升军事实力,保障国家安全。其三,社会矛盾尖锐。贫富差距悬殊,农民负担沉重,起义时有发生,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必须进行变革以调整社会关系。其四,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体系繁杂,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变法来优化治理体系,提高行政效率。总之,为了扭转当前积贫积弱的状况,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变法是非常必要的尝试。”
郑良接着道:“任何一个朝代,如果总是执行一成不变的旧制度,必定会受到制约,因而产生社会的迟滞。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劳动资料得不到充分应用。肯定不是好事儿。要与时俱进,才能有序发展。”
“何为生产力?是指人力和畜力吗?”范纯粹正色道。
“嗯,怎么说呢?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郑良开始背诵课文,这是历届高考的必考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