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蛟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还有剩下的嘛?我比较喜欢老物件,如果有,看到了吧,香山牌香烟,四毛五一盒,现在还有多半盒,都是你的。”曹文蛟晃了晃手里的香烟盒,循循善诱问道。
而孙小二抽着烟,看着他狡猾一笑:“学生娃,休想骗我,你家以前是不是走街串巷打小鼓的?”
解放前四九城有个行当,叫打鼓儿,就是拿个小鼓走街串巷收旧货。
这行当也分三等,下等收破烂,中等收家伙什儿,上等专收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等值钱的硬货,又叫打硬鼓儿。
这类人经验足,眼力毒,经常低买高卖,坑蒙拐骗,解放后被收编了,大部分进了国营信托商店。
孙小二应该是见过打鼓收东西对付,又看出他一直打听这类破烂旧货,便留心了。
曹文蛟见他眼睛滴溜转,狡猾笑意,仿佛看出他的目的,一副看透你的模样。
看来自己有点着急了,曹文蛟说:
“那你可看错了,我家祖上要饭的,正儿八经无产阶级,我之所以问你这些也是出于好奇,我比较喜欢这些旧物件儿,如果你有,一盒烟一件老物件跟你换,如果没有就算了。”
孙小二狐疑瞅了瞅他,见他淡然自若抽着烟,想了想说:“有,我跟你说吧,我们村好多人都从地里个家里刨出过东西,大多是破破烂烂的陶罐瓦片,可也有宝贝,大清朝那会儿,我太爷爷就从老房子里挖出过一万多两白银,你算算,那真是富可敌国。”
曹文蛟震惊咋舌:“你太爷爷从家里挖出过一万多两白银!”
“你别不信啊,就我们村中那座黄老公庙你应该见过,那就是我太爷爷。”
见他信誓旦旦的模样,曹文蛟微微皱眉,他还真在村里见过一座破败小庙,随后想回来。
“你在放屁?
我听人说,那黄老公庙供奉的是一个太监,太监会有儿子?”
“瞧瞧,不信了吧,我告诉你,黄老公原名苏德……”
苏德原来是慈禧身边的太监,老了从宫里出来,在上地村购置农田百顷,为取“永远风调雨顺”之意,将村子称为“永顺庄”。只是因为“上地”之名更让村民易于接受,而使人们淡忘了其正名“永顺庄”。
村里的小庙也是苏德老太监为自己建的,而挖出来的白银确有其事。
这老太监7岁进清宫,一直服役了近50年,从一个小小的跟班太监做到乾清门总管太监,直到同治十年才因病乞休。
老太监退休那年在上地村买了一块地,这块地以前是一家当铺,不过早已废弃。光绪四年春,苏德因为盖房需用砖块,在挖拆旧当铺地基时,刨出了一个小坛子,发现坛子内装满了银两。
刚开始没在意,以为是当铺搬走是忘了挖走银子,可连着几天,都从地下挖出一个又一个的坛子,里面装着慢慢的银子,林林总总上万两之多!
要知道那时候一座城一年的税收也就这个数。
苏德和家人将掘得之银悄悄用轿子四辆、分三次运回家中。自以为这件事神不知鬼不觉,谁知在装车运载时已被人发觉。不久,此事就传遍了四九城,直达内廷。
老太监一看要坏事,连忙跑进宫跟慈禧说清楚,主动上交万白银,慈禧高兴啊,反而赏赐老太监两千银子。
这其实具体刨出来多少,没人说的清楚,可上万两银子确实给了慈禧。
掘银案不久,老太监就死了,这件事不算完。
很多人不信一个贪婪成性的老太监会将银子全部上交,一度怀疑这家话有私藏,可找了这么多年,什么都没找到。
另外,老太监的后人当时也没几个,在老太监死后,几房妻妾分了家产跑了,老太监最后一个外甥,也就是孙小二的爷爷,只分了一座宅子,三十多亩旱田,六十亩地河边水田,以及一些钱财。
按说这些不少,好好经营也能富足三代,可这家伙自小过续给老太监,一直锦衣玉食,那会种地,操持家务,家产是得多久败光了。
到孙小二这代,说是贫农都是好的,穷的叮当响,他提起这件事就火大,大骂他爷爷是败家子,那时候有百亩地,好好经营,怎么可能让他现在过的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曹文蛟啧啧称奇,也幸亏这小子的爷爷败家,要不然你小子也是个地主阶级。
不过,现在算起来,这小子也是地主余孽啊。
另外,他现在想起来,记得前世看过一条新闻,九十年代在上地附近发现一片汉代的墓葬群,很可能就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