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到的纵横家苏秦、张仪、公孙衍却是利用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夫,将合纵连横的思想传播到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从此,战国历史的色彩被他们改变了。
两千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名字在史书上依然熠熠生辉。
这更加让我们明了,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让历史铭记,不一定因为创造出了多少有价值的物质财富,一个伟大的思想也是不可估量的贡献。
苏秦与张仪均从师于鬼谷子,鬼谷子是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奇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始祖。
鬼谷子,其名王诩,常年在山中采药修道,号玄微子。
王诩住在阳城山中谷地,此地林木茂盛,谷深不可测,常年无人居住,便被人称为鬼谷。
而王诩就自称鬼谷先生,后人便以鬼谷子相称,后人根据其言行编著而成的大作也被命名为《鬼谷子》。
据史书记载,鬼谷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数学,熟稔人性心理,是个集各种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今天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思想家、教育家、谋略家、兵家、纵横家,这么多的美誉集于一身。
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不凡人物,自然有有志之士前去投师。
而鬼谷子定然皆倾囊相教,但是,能够如他这般学尽天下智慧的少之又少,能够在一方有所作为的倒也是有的,有如孙膑与庞涓、苏秦与张仪。
我们知道孙膑、庞涓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兵法家,孙膑还著有《孙膑兵法》一书,成为后世兵书的一个典范。
苏秦与张仪二人也不是简单人物,这二人仅凭一张嘴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他们所倡导的纵横思想则贯穿了整个战国历史。
鬼谷子除在山中修行外,还到过各地去游学,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因此他的思想皆据现实而来,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鬼谷子死后,他的思想被留存下来,后人根据其言行编著成了《鬼谷子》一书,书中涉猎广泛,乃鬼谷子一生所得。
《鬼谷子》内容丰富,包含政治、车事、外交谋略及其言谈辩论技巧。
值得庆幸的是,此书被完整流传下来,这为后人研读鬼谷子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这本书中的策略也为今日外交与商战提供了借鉴。
鬼谷子作为纵横学的始祖,他的两个弟子苏秦、张仪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纵横学的倡导者。
苏秦曾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六国,联合攻打秦国,是为合纵战术。
张仪则恰恰与之相反,他凭借其谋略游说,利诱兼具威胁,将六国同盟打破,才使得秦国各个击破,终成一统大势,这其中张仪的功劳可谓极大。
尽管苏秦与张仪处在政敌的位置,但是,这二人并没有直接打过交道。
那是因为苏秦要比张仪年长,苏秦去世时,张仪才初出茅庐,与张仪演对手戏的是则公孙衍。
公孙衍,魏国人,曾入秦为官,官职犀首。
有史书记载,犀首乃公孙衍号,至于犀首是公孙衍的号还是官名,各有争执,不能确定。
不过作者更愿意相信,犀首是为官名,时人常以犀首称公孙衍,于是犀首便成了公孙衍的代名词。
公孙衍起先事秦国,后被魏国收买,便入魏为相,提出了合纵的战略,并联合燕国、赵国、韩国、楚国,连同魏国共同攻打秦国,重创秦国。
纵横家的合纵连横对当时的时局影响是非常大的,但在当时,有很多儒学家对他们并不看重。比如孟子就曾经骂过他们。
不过除了黑粉,真粉丝还是有的:“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能有这样的评价,也算是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