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斯年之前的那些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分析,这些记者们还并未表现出过多的兴趣。
但当他们听到最后这个关于未来十五年会有大战爆发的惊人预言时,他们体现出了专业新闻记者的素养,仿佛看到了即将引爆舆论的热点。
因此,不出所料,在酒会结束后的短短数日之内,李斯年的名字便登上了这些欧美大报的显着位置,成为一时之间备受瞩目的焦点人物。
其实,在此之前,李斯年凭借其所着的《大国崛起》一书,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正如舒尔曼所介绍的那样,他如今已经被视为一名广受认可的国际问题专家了。
故而,当读者们看到《大国崛起》的作者对国际局势提出最新的分析和预测时,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然而,当读者们细细品读完整篇报道,尤其是读到李斯年最终的那个战争预言之时,无不感到震惊与难以置信。
欧洲数百年来虽然战争不断,但欧战与以往的所有战争相比,都存在着显着的区别。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战争的规模、性质、影响上,更直观地反映在了那触目惊心的死伤人数上。
以往的欧洲战争,多为政治势力间的争霸之战,规模相对较小,其主要目的往往是争夺领土、资源或政治地位。
而欧战,则首次将战争推向了“总体战”或“全面战争”的新高度,战争的目标从单纯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逐渐转变为摧毁敌人的战争意愿、战争能力和战争潜力。
这使得欧战成为了一场席卷全球多个大洲、牵涉多个国家、影响数亿人口的空前浩劫。
更何况,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武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使其变得更加残酷和惨烈。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加利波利战役、坦能堡战役……
每一场战役都造成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兵力的伤亡,其惨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欧战,可以说是“打光了欧洲整整一代人”。
在这场浩劫中,大量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葬身战场,导致欧洲许多国家的人口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后,这些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以及社会经济重建的巨大挑战。
更进一步地说,欧战不仅打光了大量的人口,更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轨迹。
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人在战争中牺牲,战争给欧洲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恐惧和伤痛,他们都被打怕了。
而现在,竟然有人预言在十五年之后,当他们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之时,同样规模的战争将会再次降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
读者们在震惊之余,纷纷表示难以置信。
他们认为,整篇报道纯粹就是胡说八道,报道之中唯一值得赞同的,便是英国公使法磊斯先生所说的那句话:“这简直就是魔鬼的诅咒,我们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预测。”
于是,李斯年便被这些欧洲媒体戏谑地冠以了“魔鬼预言家”的称号。
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直到十六年后二战的爆发,人们才真正见识到了李斯年当年那令人惊叹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