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殿里的赵顼也笑不出来,因为司马光回来了,欧阳修没有回来,虽然使馆事宜未得到落实,但耶律洪基却强留下欧阳修一年,说是要以醉翁之名,帮助振兴大辽文华。
谋其上取其中,也算是完成任务。
那完成任务的司马光怎么安置是个大问题,继续当之前的翰林学士,然后还装扮成御史没事就向赵顼开炮?这不行,得给点实际差事。
三月的科考主考官是刘攽,以前是司马光的副手,赵顼就恶趣味派司马光先去当个阅卷的。然而王安石不干了,气急败坏地跑过来,差点用上离职威胁的老套路。
于是赵顼告诉了王安石今年科举准备采取的最新阅卷方式。
办法很简单,主考官不参与阅卷,共设副考官和阅卷官员十二名。弥封、誊录、对读的规定也不变。
变的是各名阅卷官单独阅卷,给予评分,满分一百分,最低零分,都按照原先规则写明评分依据,严防阅卷官串联。
然后去掉两个最高分,两个最低分,剩下分数加起来除以八就是该考生的科考成绩。
王安石听完后,沉默很久说出一句:“陛下,你好狠的心啊!”
为何?因为这种方式对考生最公平,而对皇帝红利最大,以往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的现象不复存在,所有进士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子门生。
而对于考官们来说,所谓的师生情也将永远不存在了。
赵顼笑着说道:”那王参政同意推行这个阅卷方案吗?”
“同意!”
“那王参政同意司马君实担任阅卷官吗?”
“来两个君实也无妨!”
“哈哈哈!”延和殿里传来君臣俩人放肆的笑声。
……
熙宁三年三月初,礼部试已经完毕,取进士二百九十五人。
分数出来后,进士排名没有出现历史上新旧两派的争吵局面,但双方好像都不太满意。
上官均第一,叶祖洽、陆佃、蔡京、蔡卞、李之纯等人分列其后。
殿试罢试诗、赋、论三题,而改试策问。策问题是和王安石商议之后请其代笔,还是宣誓朝廷的变法决心,当然也是在探测应试者对变法的态度。
赵顼还加了一道如何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题目。
殿试后再度排名却引发了争论,考官之一吕惠卿建议叶祖洽状元,主要是其策问卷中一句话,“祖宗多因循苟简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
这样的话是变法者最希望看到的,作为变法代表吕惠卿立即将叶祖洽擢升为状元。
主考官刘攽表示强烈反对,更有如李大临者,建议直接黜落,其理由为:“陛下试士,将求朴直之人,而阿谀顺旨者率据上第,臣窃悲之。”
悲你……个头,阿谀奉承是为上位,刚正不阿就不是为了上位?所用途径不一样而已。某种角度解答阿谀奉承是真实表现,刚正不阿才是隐藏式表达。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验证人品的唯一方法。
殿试本就是皇帝说了算,赵顼大笔一挥,叶祖洽状元,蔡卞榜眼、上官均探花,余下为陆佃、蔡京、李之纯等。
“琼林宴会”是设在汴京城西的皇家花园,故有“琼林宴”之称,但此时正确的叫法是“闻喜宴”,
“闻喜宴”属于国宴,排场浩大,热闹非凡。
但赵顼以国库不足为借口,去不掉复杂仪礼,那改成自助餐模式,并扩大了官员参与的范围,从申时开始一直到戌时结束。于是“闻喜宴”变成了一个新老官员们充分交流的宴会。
赵顼下半场出席,相应礼仪过后端着酒杯来回串场,上位的威望加上幽默、谦和、智慧、爽快,形成强大的亲和力。
看着新科进士们灼热的眼神,赵顼心血来潮,决定抄诗一首。
《闻喜宴有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